党卫军第2装甲师--“帝国”师
2.SS-Panzer-Division Das Reich

以纳粹政权的第三帝国(Das Dritterecich 1933-1945)命名,该师标志是北欧古文字“鲁纳”(Rune)中的“狼之钩”(wolfsangel),其据说可以赐予持有者神秘的力量吓走荒野中的狼群,所以也被看做为是捕狼陷阱的标志。在15世纪的农民反抗德国国君麾下雇佣兵的战斗中,被作为起义军的标志,尽管它曾经在历史上的公元1618~1648的”30年战争”中以“残暴专制之章’(’Zeichen der Willkür’)而闻名,但是仍然被看做是自由和独立的象征。
在北欧,文字首先出现在丹麦,这种文字充满神秘性,就是神话里由大神“Odin”所创的鲁那(rune)文字。这些文字大多刻在石碑、器具(如号角)上,或是纪念某事、或是恋爱之词、或是颂神之语,或是各种未知咒语。这也是古日尔曼人最初使用的文字,但是他们把其当作是一种带有魔力的咒文,如果把语言定性为文字,等于将神秘力量传授给敌人,总共有大约26个。党卫军各作战师的标志大多数都是这种文字。
历任师长 :
1939.10.19. ~ 1941.10.14. 党卫军上将保尔?豪塞尔(Paul Hausser)
1941.10.14. ~ 1941.12.31. 党卫军上将威廉?比特里希(Wilhelm Bittrich)
1941.12.31. ~ 1942.4.19. 党卫军上将马蒂亚斯?克莱恩海斯特坎普(Matthias Kleinheisterkamp)
1942.4.19. ~ 1943.2.10. 党卫军上将乔治?克普勒(George Keppler)
1943.2.10. ~ 1943.3.18. 党卫军少将赫伯特?恩斯特?瓦尔 (Hebert-Ernst Vahl)
1943.3.18. ~ 1943.3.29. 党卫军区队长库特?布拉萨克(Kurt Brasack)
1943.3.29. ~ 1943.10.23. 党卫军上将沃特?克鲁格(Walter Krüger)
1943.10.23. ~ 1944.7.24. 党卫军中将海因兹?拉马丁(Heinz Lammerding)
1944.7.24. ~ 1944.7.28. 党卫军旗队长克里斯丁?坦森(Christian Tychsen)
1944.7.28. ~ 1944.10.23. 党卫军少将奥托?鲍姆(Otto Baum)
1944.10.23. ~ 1945.1.20. 党卫军中将海因兹?拉马丁(Heinz Lammerding)
1945.1.20. 党卫军旗队长卡尔?克若尔兹(Karl Kreutz)
1945.1.20. ~ 1945.3.9. 党卫军中将维尔纳?奥斯腾多夫(Werner Ostnedorff)
1945.3.9. ~ 1945.4.13. 党卫军旗队长鲁道夫?雷曼(Rudolf Lehmann)
1945.4.13. ~ 1945.5.8. 党卫军旗队长卡尔?克若尔兹(Karl Kreutz)
该师前身
和“维金”师一样,党卫军“帝国”装甲师也是二战中武装党卫队表现最出众的王牌部队。本来,党卫军各部队中“帝国”师完全应该占据第一把交椅,因为该师是党卫军中第一个成为师级规模的部队。但当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亲卫队”团扩编为师级建制,“帝国”师不得不屈居于老二的位置。
最初的“德意志”旗队是从一个纯雅利安人种的巴伐利亚党卫队警察部队发展而来。第二个“日耳曼”旗队在第二年8月组建,由威廉?比特里希(Wilhelm Bittrich)指挥。第三个“元首”旗队也于1938年3月在维也纳组建。
1939年10月,党卫军占领军(SS-VerfüngsTruppe,准军事警察部队)建立,由保罗?豪塞尔(Paul Hausser)指挥。所有这三个团都参加了波兰战役,其中“德意志”旗队归属“肯夫”军团,“日耳曼”旗队归属第十四军,“元首”旗队归属第三军。
波兰战役后,这些部队被送到东普鲁士组建了一个满员快速步兵师“德意志”师,这个师配置了包括重武器、火炮、迫击炮、机枪、反坦克炮以及侦察摩托部队、战斗工兵部队、通讯部队和支援部队(如医疗、文职、炊事等),在当时已是相当不错了。
“德意志”师在第十军指挥下参加了入侵荷兰的战斗。1940年5月13日,“德意志”师和其他德军装甲部队充分利用荷军在德国空军猛烈轰炸下陷入极度混乱和惊慌之机,快速突入荷军防线后方,与在首都鹿特丹空降的伞兵会合,并14日攻占鹿特丹,荷兰女王搭乘英军驱逐舰逃往英国。5月15日荷军总司令温克尔曼将军宣布投降。“德意志”师在这次作战中表现相当出色。
此后,该师归属冯?克莱斯特(von Kliest)装甲集群横穿比利时。5月18日,装甲集群到达索姆河上的重要城市亚眠。5月20日,亚眠失守,索姆河入海口的重镇阿布维尔也于同日失守。德军随即北上,从后面攻击在比利时的英法联军。此战中,没有部署坦克的党卫军步兵们第一次遇到了气势汹汹的英军坦克部队。完全依靠反坦克炮和炸药,他们制服了英军的坦克,继续向前挺进。
荷兰和比利时的战斗结束后,该师被派往马其诺防线佯攻,目的是将法军牢牢牵制在工事中,防止他们逃跑。此后,“德意志”师参加了突破法军运河防线的战斗,并协同其他德军部队向巴黎挺进。到战役结束时,“德意志”师已打到了西班牙边境一带。 法国战役后,“日耳曼”旗队和其他一些党卫军部队调离SS-VT并组建了党卫军的另一支王牌劲旅――党卫军“维金”师。作为补偿,SS-VT从党卫军“骷髅头”师得到一个营的补充。为避免“德意志”和“大德意志”混淆,该师改名为“帝国”(Reich)。于是,“帝国”师的传奇开始了。
该师战史:
法国陷落后,“帝国”师一直集结在法国进行两栖作战训练,为入侵英国作准备。“海狮计划”无限期推迟后,该师被运至罗马尼亚。1941年3月,德军进攻南斯拉夫。“帝国”师首战告捷,一级突击队中队长克林根伯格(Klingenberg) 于4月攻占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
德军占领南斯拉夫以后,“帝国”师被调往奥地利北部的林兹(Linz)进行短期休整。随后该师被派往波兰“驻防”。在那里,“帝国”师得到一个突击炮营的加强,并划归第46装甲军,由冯?波克元帅(von Bock)中央集团军群中古德里安指挥的第二装甲集团军节制。
“巴巴罗萨”突袭一开始,“帝国”师所在的第二装甲集团军势如破竹般杀入苏联境内。该师参加了对比亚里斯托克(Bialystock)苏军实施的包围,夺取了高尔基(Gorki)。在叶里尼亚(Yelna),该师击毁了50辆苏军坦克,俘敌一千一百人。但苏军的抵抗变得越来越坚决。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随即受命向西南的戈梅利(Gomel) 前进,以配合霍斯的第二集团军形成一个对苏军的巨大包围圈。在前进过程中该师夺取了由四个苏军师防守的罗斯拉沃(Roslavl) 。此后,该师负责防守叶里尼亚突出部,受到11个苏军师(包括2个坦克师)的攻击,最终不得不撤出至斯摩棱斯克东南部休整了一个月后重返第二装甲集团军。
8月23日,“帝国”师所属第二装甲集团军受命从戈梅利-斯塔罗杜布一线出发,向杰斯纳河实施突击。与此同时,其右翼向切尔尼戈夫推进,企图截住红军第五集团军正在撤退的部队,使德第六集团军顺利渡过第聂伯河。
8月24日,古德里安下令第二装甲集团军次日以第24摩托化军为右翼、第47摩托化军为左翼,向南发起进攻。目标是一举渡过杰斯纳河和谢伊姆河,向巴赫马奇-科诺托普-别洛波利耶铁路实施突击。
8月25日凌晨5时,第二装甲集群由行进间向南发起进攻。
9月初,“帝国”师攻下罗姆内(Romny )。8月4日5时,“帝国”师在没有进行大规模炮火准备的情况下向敌强大阵地发起进攻。由于苏军火力十分强大,第一次进攻受挫,第二次、第三次进攻也均告失利。他们又发起第四次进攻。这一次,由一级突击队中队长哈尔梅尔指挥的“元首”团第二营成功地突破了苏军的防线。此后,该营不顾两翼的敌人,继续向前冲击,追击逃跑之敌,并于当天下午突然强渡了乌别德河,攻占了敌人的一个师司令部。苏军未出驻地就作了俘虏。另外,该营还缴获了20门野战榴弹炮。“元首”团第二营突击也为黄昏前到达乌别德河畔的“元首”团第三营(一级突击队中队长林内尔)创造了有利条件。“帝国”师所属各部队逐渐汇集到一起,不停顿地向西南方向突击,古德里安亲眼看到了苏军在该师的迅猛突击面前仓惶而逃。
9月6日拂晓,“帝国”师冒雨继续进攻。“元首”团第一营作为先头部队在姆耶纳斯附近楔入敌军纵队,并将敌人击溃。这样,通往杰斯纳河畔的马科斯欣的道路就畅通无阻了。苏军两个重型坦克排企图在这里掩护部队撤过60米宽的河流。“帝国”师被迫停止进攻,请求航空兵支援。但是,所期待的俯冲轰炸机一直没来。此时正在“元首”团指挥所里的古德里安仍命令部队于14时发起进攻。摩托大队急驰向前,士兵们奋勇当先,他们突入马科斯欣城,并将顽强抵抗的敌人一步一步赶出城外。14时30分,俯冲轰炸机飞来,对马科斯欣城进行了俯冲轰炸。德军和苏军两败俱伤,损失惨重。但由于苏军损失了坦克排,火力大减,被迫放弃了抵抗。
“元首”团第14连连长、三级突击队中队长弗兰克和党卫军第二高炮营第二连连长、二级突击队中队长伦特罗普趁这个机会,带领4名士兵穿过这座燃烧着的城市,扑向铁路桥,排除了炸药包,接着占领了杰斯纳河南岸。在这同一瞬间,苏军也认识到,如果党卫军夺取了桥头堡,他们将陷入险境。于是,使用重炮和迫击炮一齐向大桥开火。德军的其他各班无法跟上,只有这么几个孤立无援地呆在南岸。他们身体紧贴地面,坚持待援。直到夜幕降临,两门突击炮和几名摩托车兵才得以通过大桥。
“帝国”师终于粉碎了敌人在马科斯欣附近的顽抗,正面以“大德意志”团、“元首”团和摩托大队在普拉奇附近实施突击。
当日,梅纳地区的苏军由于陷入由东向西进攻的党卫军“帝国”师和第35军级司令部的钳形突击之中。苏军放弃抵抗,于9月7日继续南撤。
从9月9日起,“帝国”师沿马科斯欣-巴赫马奇公路前进。其所属各团交替前进,9月10日拂晓,由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库姆指挥的“元首”团便攻入巴赫马奇。
同日,古德里安受命率第2装甲集团军攻向洛赫维察。9月15日,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合围战――基辅会战开始了。9月16日,“帝国”师攻占了乌代河畔的普里基,从而堵死了苏军从这里撤退的道路。随后,该师被从业已缩短的战线中抽出,派到了东面的罗姆内地段实施防御。与此同时,为避免部队被围歼的命运,“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官基尔波诺斯上将于17日清晨下令实施总突围。苏联最高统帅部发现“西南方面军”有被合围的危险后,也竭力想从外部突破德军的合围圈。为了割裂罗姆内-克列缅楚格一线东面的德军战线,为其被围部队突围打开一条通道,斯大林从后方调来了所有能动用的作战部队。当发现罗姆内地区的北部战线德军兵力最为薄弱后,苏军向这里投入了坦克、骑兵和步兵部队,向第2装甲集团军的阵地发起了攻击。
9月18日,苏军集结了两个满员师,以重型KV坦克、中型T-34坦克为先导,在空军支援下向“帝国”师发起解围攻势。当时德军缺乏抵抗这些新式坦克的武器,88毫米高射炮是唯一能阻止他们前进的武器。至22日,仅国防军第11高炮团第2营就在罗姆内东部摧毁苏军战斗车辆20辆、火炮23门。在近似疯狂的进攻面前,“帝国”师死守不退,5天后终于和国防军第四装甲师建立联系并重新发起攻势。
与此同时,9月19日,基辅陷落,苏“西南方面军”作为建制军团已不复存在。9月22日,基尔波诺斯上将在突围中阵亡。在这次会战中,德军共俘苏军66万5千人,缴获和摧毁装甲战斗车辆884辆,火炮3718门,其中“帝国”师仅“元首”团就在扫尾作战中俘敌15000人!
9月30日,希特勒亲自签订了进攻莫斯科的军事行动计划,代号“台风”。“帝国”师和“大德意志”团及其他四个装甲师被指派为先锋参加莫斯科战役。在10月6日,“帝国”师切断了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公路,完成了对莫斯科的包围。10月9日,“德意志”团攻下吉兹哈斯克(Gzhatsk) 。当日“元首”团也夺取两个重重设防的小村,苏军对此的回应是对该师不断投入预备队和强击机群,这导致“元首”团的重大伤亡。
接下几天“帝国”师在莫扎斯克(Mozhaisk)一线陷入苦战,并于10月12日夺取舒维陆村(Shulvelo)。但苏军不断出现的预备队却使该师始终不能突破莫扎斯克。“元首”团在围绕阿泰姆克村(Artemki)、波罗迪挪村(Borodino) 两个村庄和战略要地――横跨莫扎斯克西南的公路一带进行的反复争夺中又遭到重创。“帝国”师依然在前进,但又一支生力军的出现又使“帝国”师停了下来,苦战之后,党卫军攻下米克海洛夫斯克亚(Mikhailovskya) 、格拉西伏(Grachevo)和普施克诺(Pushkino),但在波洛施辅(Borosivo)之前被阻滞住。精疲力尽的部队不得不稍事休整。随着补给的到来,该师终于夺下波洛施辅。此时,他们离莫斯科只有几英里,到达了德军入侵苏联的最远点。此时,“帝国”师伤亡失踪人数已超过7千。
越来越坏的天气使“台风”减速了――连绵的秋雨使许多河流决堤,大片大片的地区变成粘如胶状的沼泽,德军不得不听任烂泥的摆布,道路上的稀泥经常没到膝盖,乘车行进的大军不得不停下来,正在打仗的坦克也不得不撤下来,去拖拽陷在泥坑里的大炮和弹药车,步兵在泥泞中一步一滑,弄得疲惫不堪。11月3日,第一次寒潮袭来,气温一下子就降至零摄氏度以下,而且还正在迅速下降。11月13日,零下8摄氏度;2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凛冽寒风,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使莫斯科的气温降至零下40摄氏度。地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虽然泥泞的道路终于被寒冬冻住,但德意志的铁马仍然进退不能――由于缺乏冬季作战准备,大量坦克、汽车的引擎被冻坏、水箱被冻裂,甚至士兵步枪的枪栓都被润滑油死死冻住,冻伤超过了战伤――席卷莫斯科的“台风”终于被俄罗斯的寒冬无情摧毁了。
12月,朱可夫开始准备在莫斯科地域的全线反击。4天后,苏第16集团军在红波利亚纳地区首先发起反攻并夺回红波利亚纳镇。第二天,1941年12月5日,对德军来说是“最黑暗悲惨的一天”。这一天,德军在环绕莫斯科周围320多公里的半圆型阵地上,全线被苏军逼退。12月6日,大雪铺天盖地,整个战区一片银白。朱可夫的西方面军首先从莫斯科的西北发起了反攻,接着在莫斯科前沿北起加里宁,南至叶列茨长达1000多公里的战线上,苏军7个军团和两个骑兵军――共计100个师――全线出击。12月7日起,反攻速度不断加快,反攻的前3天,苏军便推进了30-50公里,而且攻势一浪高过一浪,德军一度夺取的战略要冲都被苏军夺回,并迫使德军转入了防御。“帝国”师经此一役又减员四千。
莫斯科会战以德军惨败告终。德军损失官兵达50余万人(其中冻死冻伤10万余人),损失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汽车1.5万辆。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德军从没有遭受过那么惨重的损失。
1942年3月,“帝国”师大部奉命调回法国补给休整,并在那里扩编为装甲掷弹兵师。但仍有几个不满员的团在维尔纳?奥斯腾多夫指挥下继续在俄罗斯奋战,他们被称为奥斯腾多夫战斗群。
同年6月,奥斯腾多夫战斗群离开东线,重新加入“帝国”师。
在法国,该师将师名改为“Das Reich”(原为“Reich”),改由党卫军上将乔治?克普勒指挥。
1942年11月,该师一部参加了阻止在土伦的法国舰队企图用自沉以避免被法西斯利用的战斗。
在法国的训练结束后,“帝国”师在香榭丽舍大街阅兵后于1943年1月重返东部战线,并与党卫军第一、第三装甲师组成党卫军装甲军(由“帝国”师原师长保罗?豪塞尔指挥)。此时东部战线已是山雨欲来。早在1月13日,苏联弗罗兹尼方面军击溃了匈牙利第二集团军和意大利亚尔平军,突破轴心国防线正面150公里,并向西前进约100公里。1月29日,西南方面军发动进攻,于12日抵达德军的后方重镇克拉斯诺伏斯克。19日,苏军已逼近查波罗齐――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总部所在地。2月2日,弗罗兹尼方面军也发动了进攻。
作为对应,曼斯坦因此时也积极准备德军的反攻,计划用撤退来拉长苏军的补给线,在适当时候以精锐的党卫军装甲军为主力,首先击破苏西南方面军,然后再向北转,击破弗罗兹尼方面军。
此时,保罗?豪塞尔和他的装甲军几乎已被攻势强劲苏军包围在哈尔科夫。接到撤退命令后,党卫军装甲军立即撤出了该城。
16日,哈尔科夫失守。4天后,即2月20日,曼斯坦因以“帝国”装甲师和“骷髅”装甲师为北集团,以第四装甲集团军第48装甲军(第7和第11装甲师、“维京”装甲掷弹兵师)为南集团,发动了对西南方面军的反击。“帝国”师以令人惊愕的速度突入西南方面军防线内部60英里,与第48装甲军汇合。陷入合围的波波夫机械化集群遭到毁灭的命运,西南方面军不得以开始快速后撤。西南方面军的后撤给弗罗兹尼方面军左翼带来极大威胁。3月6日,“帝国”师会同其他德军部队一起开始向哈尔科夫进攻,并于3月14日重新夺回该城。3月18日,德军又攻占别尔哥罗德,一直将苏军驱逐到库尔斯克南部的奥博扬地区。
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暂时解除了苏德战场上德军的不利形势,并将战线稳定了下来,其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形成。在这次会战中,“帝国”师击毁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292辆,自身只损失了77辆坦克和突击炮。
1943年4月15日,希特勒发布第六号作战命令,决定德军将以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联合发动一个钳形攻势以摧毁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军队。攻势的代号为“堡垒”。
在这次作战中,“帝国”被编入第二党卫军装甲军(仍由豪塞尔指挥),编制内有145辆坦克和34门突击炮。
7月5日晨,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的第2党卫军装甲军和第48装甲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翼发起进攻。第二党卫装甲军于凌晨4点以356辆坦克和95门突击炮的兵力向苏军第52近卫步兵师的阵地发起了攻击。德军的进攻正撞在苏军第52近卫步兵师的反坦克阵地上,苏第1008反坦克团在德军的攻势面前,寸土必争,直到下午4点10分,德军终于攻占了反坦克阵地,但却为此付出了33辆坦克(17辆是虎式坦克)的代价。在突破苏军第一线阵地后,“帝国”师继续向前推进。按计划,他们第一天的目标是普赛尔河畔的波克洛夫卡。到当晚6时,德军又向前进了6公里,在那里,整个第二党卫军装甲军被一条部署着坦克和反坦克火炮的苏军防线阻滞住了。
这样,在德军第一天的攻势中,第二党卫装甲军把苏第52近卫步兵师一切为二,并突入苏军防线达20公里。但苏军却并未像德军预料中的那样在自己的钢铁洪流面前崩溃。
7月6日上午,在炮火的掩护下,第2党卫装甲军以“阿道夫?希特勒”师在左,“帝国”师在右,迅速突破了苏军第51近卫步兵师防御的第二道防线,深深插入了苏军防线的后方。处于德军右翼的“帝国”师遭到苏第5近卫坦克军的反突击,在一场激烈的坦克战后,双方都蒙受了重大损失,而苏军只是延缓了德军的进攻速度,未能达到阻止其前进的目的。
虽然德第二党卫装甲军的进展令人满意,但该军军长豪塞尔却开始把忧虑的眼光投向他的日益暴露的两翼,由于在他右边的肯夫兵团和在其左边的第48装甲军都开始滞后,他的两翼完全处在苏军不停顿的反击下,他得知在他的右翼,苏第2近卫坦克军向他发动了进攻,虽然在二线的“骷髅头”师在空军的帮助下,击退了苏军的攻势,但整个“骷髅头”师都被迫在步兵赶上来前,用于保护德军的右翼,而无法用于至关重要的向北方奥波杨的进攻。
6日终了时,德第48装甲军和第2党卫装甲军成功地在苏军第二道防线上打开了一道缺口,从而严重威胁到奥波杨的安全,为此德国人付出了至少300辆坦克和突击炮的代价。但由于肯夫兵团不能赶上左翼德军的进攻速度,使得“骷髅头”师被迫被用于保护德军的右翼,而不能用来扩大突破。
7日晨,德军第48和第2党卫装甲军开始了对苏第6近卫集团军和第1坦克集团军防守的苏军第二条防线发起了进攻。一开始,第2党卫装甲军的攻势比较顺利。该军以“骷髅头”师向东进攻,以扩大突破口,以“阿道夫?希特勒亲卫队”师和“帝国”师向北进攻,他们逼退了苏第49和100坦克旅。苏军立刻以第5近卫坦克军向德军暴露的右翼发起了一次反击,虽然“帝国”师在空军的支援下,击退了苏军的这次反攻,但这也使德军的进攻速度慢了下来,苏军趁机将第183步兵师部署在德军前进方向上,同时苏第31坦克军的第242和237坦克旅也出现在德第二党卫装甲军的左翼,这迫使德军将“阿道夫?希特勒亲卫队”师的部份兵力用于保护他们的左翼,这使得德第二党卫装甲军只能以一小部份兵力向北进攻,在7日整个一天里,第二党卫装甲军只前进了数公里,未能达成突破苏军防线的任务,而且由于其左翼苏军的抵抗十分激烈,德军的攻击方向逐渐向东北偏离了他们计划中要夺取的奥波杨,而指向了普罗霍洛夫卡。
7月8日,第2党卫装甲军终于能以第167步兵师接替了“骷髅头”师以保护德军的右翼,这使豪塞尔能以3个装甲师的兵力向北推进。本来,苏军以决定在8日以第10坦克军从正面迎击,以第2坦克军、第2和第5近卫坦克军攻击德军的右翼,但由于德军的前进过于迅速,从而使苏军的坦克兵力只能逐次投入战场,首先投入攻击的是第10坦克军,它的3个坦克旅在第183步兵师的协助下,从正面攻击了“帝国”师和“骷髅头”师,结果在德军猛烈的反坦克火力下被击退,并遭到了重大损失。本来应该和第10坦克军同时发动进攻的苏第2坦克军因协同不良,延迟到下午才发动了攻击,同样被德军击退。第5近卫坦克军于晨10点向“帝国”师的右翼发动了进攻,但只取得了微小的进展。而第2近卫坦克军的进攻则成了一场灾难,该军的140辆坦克在集结时被德国空军的侦察机发现,德军立刻以4个中队的攻击轰炸机,无情的袭击了苏军的坦克群,苏军在损失了约50辆坦克后,被迫停止了攻击。至此,苏军的反击以失败告终,第2党卫装甲军的北进未能被阻止,由于德第48装甲军的前进速度加快,这使得这两个德国装甲军之间恢复了接触。但由于在德军右翼的肯夫兵团仍未能赶上来,豪塞尔再一次被迫以“帝国”师主力用来保护他的右翼。
7月9日,苏第2坦克军和第5近卫坦克军对德军右翼实施的反击再一次被“帝国”师和第167步兵师所击退。
当库尔斯克战役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在西方传来了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的消息,这给德军造成了很大压力,因为德军的战略预备队都被拖在库尔斯克地区。虽然遇到了这种情况,由于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的进展,希特勒觉得“堡垒”作战仍有成功的希望,所以在10日他发布命令“堡垒作战仍将继续”。
当日,德第2党卫装甲军奋力向普罗霍洛夫卡前进。“骷髅头”师和“帝国”师首先发起进攻,“阿道夫?希特勒亲卫队”师则在下午1点加入了攻击。到中午时分,“骷髅头”师强渡了普赛尔河,在河对岸建立了一个立足点,但德军进一步的前进遭到了苏军第52近卫步兵师,第11摩托化旅和第178坦克旅的顽强抵抗,而苏第2坦克军也连续不断地对德军右翼发动进攻,这使得德军在10日只取得了微小的进展。虽然如此,豪赛尔仍对作战前景表示了乐观的态度,因为现在第2党卫装甲军的集结终于完成了,他预计11日就能向苏军防线发起全力的一击。
7月11日晨5点,在苏军完成反攻的准备以前,德第2党卫装甲军以“阿道夫?希特勒亲卫队”师和“骷髅头”师两个师的兵力向着普罗霍洛夫卡发起了攻击,“帝国”师则继续保护德军的右翼。为了保证进攻的成功,德军集中了其空军向苏军的防御阵地发起了空前猛烈的轰击,在这个攻势下德军迅速地突破了苏第2坦克军的防线,在当日9点05分,这两个师抵达了普罗霍洛Prokhorovka) 城郊。德军前进速度之快,大大出乎了苏军的预料。但苏第9近卫伞兵师的顽强抵抗,使德军不能在11日夺取普罗霍洛夫卡。由于“帝国”师被用于保护德军暴露的右翼,因而无法参加7月12日被载入史册的空前坦克大战。
12日的坦克大战使苏德双方损失惨重。此后几天,第2党卫军装甲军仍继续进攻,包围了苏军的几个步兵阵地,占领了一些极有战略价值的高地。
但希特勒因不满德军的进展,决定放弃库尔斯克会战,将军队撤出以保存实力,为防御做准备。7月17日,希特勒下令将第二党卫军装甲军撤出战斗,准备调往意大利。但这个计划很快被苏军的行动打乱,由于苏联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于17日发动的进攻,第2党卫装甲军只有军部和“阿道夫?希特勒亲卫队”师最终去了意大利,而“帝国”师和“骷髅”师,被紧急调去阻止苏军的前进(这两个师接收了“阿道夫?希特勒亲卫队”师的坦克,使实力上达到300辆坦克和突击炮)。经过激战,德军最终阻止了苏军的攻势(在战斗中,这两个党卫军师损失了50%的兵力)。
8月3日晨5时,苏军在贝尔格罗德和哈尔科夫方向发动大反攻。
8月7日,“帝国”师(此时归属第3装甲军)先头部队遭遇苏第3机械化军,由于主力尚未到达,先头部队撤出了战斗。
8月8日,主力到达。“帝国”师出手不凡,将苏第1坦克集团军第3机械化军和第31坦克军的进攻一一打退。
8月11日11时,“帝国”师(70辆坦克和突击炮)和“骷髅头”师从两个方向向苏第1坦克集团军发起了反攻,苏军的各个先头部队立刻陷入了包围,苏第112坦克旅和第1近卫坦克旅经过苦战,于11日晚终于突围成功,回到苏军防线,而第49坦克旅和第17坦克团则没有那么幸运,他们在德军的包围中,奋战数日后,全军覆灭。
8月14日晚,“帝国”师和“骷髅头”师秘密的从前线撤出,向西运动,这次机动极为成功,苏军毫无察觉。
8月15日凌晨,“帝国”师和“骷髅头”师突入第六近卫集团军的防线上,苏军遭到了重击,整个集团军被迫全线后撤,其第52和第90近卫步兵师以及第6坦克军陷入重围,最后只有第52近卫步兵师突围成功。
到8月17日,“帝国”师只剩下32辆坦克和19门突击炮能使用。
8月22日,“帝国”师(38辆坦克和19门突击炮)会同第168、198步兵师以及第3装甲师和党卫军独立装甲营在哈尔科夫西部于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展开激战。到25日战斗结束时,一度那么强大的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只剩下50辆可以战斗的坦克了。但德军终于没有守住哈尔科夫-波尔塔瓦铁路。
8月22日晚,苏第53集团军的第89近卫步兵师和第107步兵师率先攻入哈尔科夫西城,次日晨2时,苏第69和第7近卫集团军也攻入市区,这时德军开始了全面撤退。
8月23日中午,哈尔科夫被苏军攻克。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整个会战期间,“帝国”师共击毁苏军坦克和自行火炮448辆,自身损失46辆坦克和突击炮。
此后三个月,“帝国”师边打边撤。德军的撤退直接引发了苏军的“向第聂伯河的赛跑”。9月21日苏军成功地在第聂伯河西岸建立了桥头堡,11月3日瓦杜丁的第一乌克兰方面军一举突破了第聂伯河防线,11月7日基辅光复。
1943年12月,“帝国”师被送回东普鲁士休整,只有一个战斗群――“怀丁格(Weidinger) ”战斗群被留在了东线继续作战。整个1943年,该师一共摧毁了近2000个装甲目标,其中1000个是被其坦克部队击毁的,自身损失了大约250辆坦克。1944年1月,该师调至法国南部曼托邦(Montauban)重组。
1943年冬,苏军冬季大反攻开始。“怀丁格”战斗群一度陷入苏军包围圈,不过很快由豪塞尔指挥的党卫军第二装甲军解围,该战斗群随即被运往法国与师主力会合。
在1944年3月至诺曼底登陆之间,“帝国”师在占领区有超过100人被抵抗组织暗杀和绑架,这还不包括伤者的数字。登陆前,该师建制内有一个装甲团,两个装甲掷弹兵团“元首”团、“德意志”团,一个炮兵团,一个摩托、装甲车营和通常的补给单位。6月1日,该师编制人数为20184人。
6月6日,“帝国”师受命开始一级戒备。由于缺乏足够的车辆,该师“征用”了当地平民的车辆。在诺曼底登陆后,“帝国”装甲师受命对滩头美军进行反击。该师从法国南部图卢兹(Toulouse)出发,在盟军飞机的狂轰烂炸下向登陆区域艰难行进。有两件事使这次行军大为出名:一是在行军途中,由于该师一名下级军官在法国奥兰多尔村附近失踪,该师即以扫荡游击队为名,在广场枪杀了所有男性村民,妇女和儿童被赶进教堂用火焰喷射器全部烧死,最后将村镇付之一炬。这起暴行是目前为止二战西线被揭露的最严重的德军屠杀平民事件。由于犯罪者多数战死在前线,追究责任的事也就不了了之。战后,法国政府没有重建该村,保留其废墟以纪念丧生的641名无辜平民(只有1人幸免),并以此事件为蓝本拍摄了电影《老枪》;二是法国游击队以无畏的牺牲精神成功阻滞了“帝国”师的行军,使其不能及时赶到滩头作战。但奥托?怀丁格(Otto Weidinger)所著的《“帝国”师史》否认了这点,强调如果不是盟军的空中优势,“帝国”师绝不会因“老鼠行径”而迟滞不前。不过究竟如何,恐怕只有当时的“帝国”师士兵心里清楚。当然,对“帝国”实施的空中打击同样出色。比如,当该师主力到达敦方特(Domfront)以南地区时,就遭到盟军战斗轰炸机急袭。共计16辆卡车被彻底摧毁,这为缺乏交通工具的“帝国师”雪上加霜。
6月6日至18日,登陆最关键的几天中,“帝国”师始终挣扎在战斗轰炸机和“老鼠行径”的泥沼里,为脆弱的盟军滩头部队赢得了卸载重武器和坦克的宝贵时间。尽管“帝国”师主力不能及时赶到作战区域,但建制内的一些作战单位仍在第3空降师和第2装甲师指挥下作战。
由于反击滩头盟军的最佳时机已丧失,“帝国”师受命在卡昂(Caen)-圣洛(St.Lo.)一线阻滞盟军攻势。整个7月,在盟军绝对空中优势下,该师仍坚守住了自己的防线。在圣洛附近一次战斗中,恩斯特?巴克曼(Ernst Barkmann)指挥的豹式坦克单车击毁9辆盟军“谢尔曼”坦克。
8月初,希特勒命令冯?克鲁格对美军脆弱的莫泰坦(Mortain)发动反击,以期让德军主力撤过塞纳河。8月7日,克鲁格以“帝国”师充当急先锋,一举攻占莫泰坦。但被“将美国佬赶回大海”之类豪言壮语充昏头脑的希特勒和德军高层,根本忘了这次反击最初的意图,一心只想发动阿弗郎什大返攻以摆脱德军的被动局面,慢慢陷入盟军精心构筑的包围圈内。8月10日,德军反击开始三天后,盟军作为对应的“法莱斯歼灭战”开始了。当天,海斯利普美第15军向勒芒北移。克鲁格发现第15军动向后,想放弃莫泰坦,转向塞纳河突出包围圈。但希特勒坚决不同意,他仍死抱着阿弗郎什大返攻不放。直到11日,头脑逐渐清醒的希特勒才同意克鲁格撤退。
8月16日,蒙哥马利指挥的加拿大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攻克法莱斯。但这个薄弱的包围圈竟有长达25公里的缺口。直到8月19日,加拿大部队从特鲁恩赶到查博伊斯,才将合围完成。
在合围封闭之前,“帝国”师协同党卫军第9“霍亨施道芬”装甲师奋力作战,使相当一部分的德军得以逃离法莱斯包围圈,撤过塞纳河,其中包括第1党卫军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亲卫队”。在法国的7周内,“帝国”师一共摧毁盟军200辆坦克,自身损失了大约75辆坦克。
1944年12月,“帝国”装甲师被秘密调至阿登地区。在那里,该师奉命和第9党卫军“霍亨施陶芬”装甲师一起编成第2党卫军装甲军,划入迪特里希的第6装甲集团军指挥。16日晨,该师和其他19个师从曼萧(Monschau)至艾希特纳赫(Echternach)的90英里正面向美军展开大规模攻势,希特勒在西线的最后一搏――阿登反击开始了。3天后,12月19日,一方面由于第5装甲集团军进展为3个集团军之首,另一方面也由于曼陶佛尔上将(Hasso von Manteuffel)坚决要求(曼陶佛尔手中的坦克只有迪特里希的三分之二),“帝国”师转调给该集团军使用。
曼陶佛尔一接手“帝国”就将其作为生力军投入圣?维特(St. Vith)争夺战,该师和美精锐第82空降师在小镇进行了一场血战。圣?维特之战后该师继续向巴斯通(Bastone)突进,但其却被增援的美王牌第101空降师所阻。从12月23日到次年1月15日,“帝国”师摧毁了盟军324辆坦克及装甲车辆,自身只损失了68辆坦克。
12月26日,巴顿第三集团军赶到,其先遣部队打通了一条通向巴斯通的狭窄通道。求胜心切的“帝国”师,此时前锋的坦克已推进至缪斯河边,主力却还陷在巴斯通一带的苦战中,当即被美军拦腰截断,大量战斗人员被俘。
此后,“帝国”师被调回德国补给重编后投入德军在东线最后一次攻势――“春季觉醒”。此役旨在解救布达佩斯被围守军,迟滞苏军的推进速度。但这次以一流部队攻击苏军二流集团军的计划却连一点胜利的边也没摸着,伤亡惨重的“帝国”师退入奥地利防守维也纳。唯一值得“帝国”师一夸的是,该师又是冲得最远的部队。
至1945年4月15日,“帝国”师在德雷斯顿、布拉格、维也纳进行了一些无关大局的战斗――或者说“抵抗”更合适些。在维也纳的战斗中,“帝国”师又出现一个坦克王牌―19岁的吉森,他一车击毁苏军14辆坦克。战争结束后,该师残余部队向西逃逸,绝大多数向美军投降。
莫斯科寒冬之战使该师成为精锐部队。这得归功于该师“德意志”团第一任团长费利克斯?斯泰恩纳 (Felix Steiner)创造的“斯泰恩纳战斗训练法”。这种注重培养残忍好斗精神的战斗训练使该团一个营的战斗力相当于普通部队一个团的战斗力。因此,“帝国”师常组成战斗群,作为防御主力和进攻先锋使用。到1944年,许多党卫军部队都采用了“斯泰恩纳战斗训练法”。
“帝国”师师长常能在党卫军中获得高层指挥权。其中两位成为集团军指挥官,许多人则成为军长。海因兹?拉马丁(Heinz Lammerding)在1945年升任“维斯瓦”集团军指挥官。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72人,这是党卫军各师中获得勋章的最高纪录。
“帝国”师战斗日记 :
1944年8月6日
2200时,在Mortain东北的一个十字路口,LAH师第1营引起了交通堵塞,“元首”团停滞不前。
“警卫旗队”享有公路行军的优先权,“元首”团只好坐等LAH师的“黑豹”坦克通过。在Otto Weidinger 命令部队再次前进之前,几个小时被浪费了。0100时,第2SS装甲师的主力――“德意志”团和第2SS装甲侦察营发起攻击以夺取Mortain并把美军赶到镇子的南边。到0230时,进攻部队已经攻克了几个路障并击溃了属于美军第30步兵师第120步兵团第2营的一个坦克歼击车排、一个步兵排和一个反坦克排。“帝国”师装甲团将紧跟“德意志”团并扩大美军防线上的任何突破口。这次攻击的最终目标是西边大约35千米的Avranches的Pontaubalt大桥。一旦夺取该桥,就会把整个巴顿指挥的美军第3集团军与布莱德雷的部队切断。
0430时,“元首”团第3营接近Mortain以北的L’Abbaye Blanche十字路口。浓雾弥漫,能见度不到100米。由Hauptsturmfuhrer Roeder指挥的四辆突击炮对“元首”团第3营提供支援。Weidinger的“元首”团奉命夺取该路口并保持和LAH师南翼的联系。当第9连接近一小片房屋时,第823坦克歼击车营A连第1排的两门3英寸反坦克炮开始向德军车辆开火。9辆车包括6辆Sdkfz 251被击毁。许多从被毁的半履带车中逃生的装甲掷弹兵被机枪打死。无人能够发现美军的位置。LAH师“黑豹”坦克营引起的迟到使得“元首”团失去了对守军发起突然进攻的机会。Otto Weidinger和第3营营长在他们的指挥车处在攻击之下时,被迫躲进附近的农舍。当团长、营长和参谋躲在厨房的一张桌子下时,一发迫击炮弹在屋顶爆炸,让他们经受了碎渣和弹片的洗礼。幸运的是没有人受伤。
1000 时,“德意志”团第1营报告说经过和第120步兵团C连的苦战后夺取了Mortain。下午的余下时间里,小镇里仍然有零星的抵抗。第120步兵团C连的一个排和第120步兵团第2营残部在314高地上占据了掩体。一个战斗群(包括配属“帝国”师的第17SS装甲掷弹兵师的部队)未能动摇山顶顽强的美军。Mortain以东的 314高地, 提供给美军炮兵观测员极好的视野,数英里外一览无余。“德意志”团第1营得以和渗透进Mortain北郊的“元首”团第2营的部队会合。“元首”团消灭了第120反坦克连的一个排和第120步兵团F连连部排。在这次战斗中抓住的美军战俘后来志愿把烧伤的德军士兵送回“元首”团医疗站,这些德国士兵是两辆在 L’Abbaye Blanche附近被击毁的突击炮幸存的乘员。
1200时 ,“德意志”团第2营夺取了Romagny附近、Mortain西南的第一个目标。清早,该营先头部队在Romagny伏击了美军第120步兵团的I&R排。 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除了三人得以逃脱,其他所有的美国人都被打死或俘虏。在夺取Romagny之后,“德意志”团第2营的一小群装甲掷弹兵在第2SS装甲团第6连的两辆IV号坦克支援下,攻击了美军第197野战炮兵营C连。美军很快从突然打击中恢复过来,奋力阻挡德军步兵几个小时。一名配属该炮兵连的卡车修理工用“巴祖卡”干掉了一辆坦克,两名乘员阵亡。德军另外伤亡六人,而美军阵亡一人,数人受伤。一辆美军卡车和一辆吉普车被德军坦克炮摧毁。看来浓雾再次帮助守军击退了突袭。
1400时,美军以战斗轰炸机和炮火回敬德军的反击。重炮和迫击炮猛烈轰击Mortain以北“元首”团的阵地。一群“德意志”团的党卫军躲在Mortain的一些房子里。其中一个人,或许是为了减轻紧张情绪,吹起了口琴。很快所有的德国士兵都唱起了《哦,美丽的莱茵河》。一个美军士兵,也在炮火中寻找掩护,一听到歌声就推开了门。他看着这些党卫军士兵,摇了摇头, 嘀咕着“战争是快乐的事情”。德国人和发呆的战俘在炮击中都没有受伤。
1600时,美军炮击的停止使得德国人完全把部队在防御阵地展开并试图与友邻部队联系。“元首”团和“德意志”团已经在Mortain以西的高地上会师。然而,“帝国”师还没能与北面的“警卫旗队”师建立联系。在“帝国”师防线的中央是第17SS装甲掷弹兵师的战斗群。尽管进行了猛烈的炮火准备,但它未能夺取314高地。美军炮兵还击的炮火比“Gotz Von Berlichingen”师的更猛烈。在南面,“帝国”师装甲侦察营已经从Bonberouge到Mortain建立了阵地。
2100时,一个包括美军第105医疗营的救护车的车队从南边的Barenton驶来,闯入了“帝国”师装甲侦察营的前哨阵地。救护车中有第120步兵团第3营的15名伤员。德军把轻伤员抓为俘虏然后释放了车队的其他人员。
1944 年8月8日
0815 时,Ullrich战斗群(包括第17SS装甲掷弹兵师的一个步兵营和“帝国”师装甲团的一个IV号坦克排),攻击了Mortain西北285高地上的第120步兵团B连阵地。该战斗群曾于前一天上午攻击过这个高地并夺取了东半部分,但为此损失了至少三辆IV号坦克和许多人员。7/8日午夜刚过就开始了侦察活动,由此拉开了攻击的序幕。大约5到6名配备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的掷弹兵靠近了第120步兵团B连2排的阵地。一个美军前哨发现了这支侦察队,紧接着互掷手榴弹。德军把火焰喷射器投入战斗,但是操作失误,仅仅把一个美军士兵喷了一身油。当一枚手榴弹炸伤了好几个德军后,他们决定撤退,把火焰喷射器和一个重伤的掷弹兵丢在了后头。0815 时,三辆IV号坦克上前进攻美军步兵连,但是先导坦克在50米距离内被一门3英寸牵引反坦克炮(属于Francis J. Connors中尉的第823坦克歼击车营A连2排)击毁,其余坦克很快退了回来。美军开始炮击,以保证党卫军步兵不能继续进行失败的攻击。几枚炮弹落在美军阵地附近,迫使美军步兵和3英寸炮组成员躲进掩体。一辆被俘的“谢尔曼”坦克在“帝国”师装甲兵操纵下趁机渗透到美军步兵阵地,但当它意识到没有一个装甲掷弹兵能扩大战果时,“谢尔曼”又撤回德方防线。就在北面,Ullrich战斗群发起的进攻却成功得多,迫使第120步兵团A连撤后两道灌木篱墙。两门Connors中尉指挥的排的美军反坦克炮没有撤退,占据了第120步兵团A连和B连的突出部。
0900时,“帝国”师在Mortain周围部署如下:“元首”团部署在小镇的北边,第3营在美军L’Abbaye Blanche路障之上的278号三岔路与“警卫旗队”会合。“元首”团工兵连在“元首团”第3营右翼。美军第823坦克歼击车营A连1排,第120步兵团F连1排、2排仍然坚守路障。该日清早,攻击美军阵地未果,损失了两辆搭载75mm榴弹炮的半履带车和一辆弹药车,紧接着两辆“帝国”师的panzerspahwagen和一辆油罐车被“巴祖卡”击毁。“元首”团第2营占领了L’Abbaye Blanche以南的阵地,面对美军第117步兵团第2营和第629坦克歼击车营的部队(M10自行火炮)。美军这个营实际上只有一个连的兵力,因为两个连已经于前一天被分开支援其他部队。第117步兵团第2营也在8月7日晚对“元首”团第2营发起了一次失败的进攻,大约75人伤亡。
Fick战斗群,包括配属给“帝国”师的第17装甲掷弹兵师的部队,包围了在Mortain以东314高地上的第120步兵团第2营,但证明无法攻占美军防御阵地。这主要是因为Fick战斗群一有所行动,一个前沿观测组就召唤炮火。“德意志”团第1营和第2营分别防守Mortain和Romagny。Krag的装甲侦察营掩护“帝国”师的南翼。
1000 时,第7集团军指挥官Hausser视察了师指挥所。他告诉“帝国”师,在第47装甲军接收到元首允诺的额外坦克后,攻击将继续(第9装甲师将会转向Mayenne以封住81装甲军防线上的缺口)。
1400时,“帝国”师对第35步兵师的北翼发起反击。第35步兵师已经被投入Mortain以南,来封住第30步兵师(在Mortain)和第2装甲师(在南面的Barenton)之间扩大的缺口。Barenton位于Mortain和Mayenne之间,在那里,美军CCA、第3装甲师、第1步兵师和第90步兵师正在突破第81装甲军的防线。反击部队包括Krag的装甲侦察营、第2装甲师和第116装甲师的侦察部队,以及一个IV号坦克排和一个Willy Durr指挥的“黑豹”坦克排。Durr’的坦克夺取了第134步兵团加农炮连的一处阵地,打死七名美军,摧毁两门105毫米榴弹炮。IV号坦克排打垮了支援第134步兵团第1营的“谢尔曼”坦克排,击毁了五辆美军坦克而未遭受损失。一辆Durr的“黑豹”也击毁了两辆第654坦克歼击车营的M-10。反击还夺取了第134步兵团第2营的医疗站和同营的汽车场。许多医疗兵被俘,但因为坦克没有太多步兵支援,第134步兵团第2营营部没有遭受太大伤亡 。在一辆“黑豹”和一辆IV号坦克被“巴祖卡”击毁后,两辆IV号占领了一处阵地,它跨越通向第134步兵团第1营和第2营的主要补给路线。两个美军营被切断了补给。很有趣的是, 坦克乘员俘虏了几名第134步兵师的军官和第737坦克营的医疗兵,所有这些人都在被俘后又被释放。
1800时,在Romagny,第119步兵团第1营攻击了的“德意志”团第2营 。炮火打伤了“德意志”团第2营营长Sturmbannfuhrer Schreiber。美军对Romagny发起了两次进攻,损失了两辆“谢尔曼”,两个步兵连伤亡数人。美军坦克在战斗中摧毁了一辆IV号坦克和一辆弹药车。在确信除非获得增援,否则对Romagny的进攻不会得手之后,攻击在夜间停止。
1944 年8月9日
0200时, 夜间下达了新命令。“帝国”师在防御阵地上待命。何时恢复攻击还不清楚。
0900时,浓雾一散,美军战斗轰炸机就开始活跃起来。美军炮兵观测机给“帝国”师的前沿阵地带来了猛烈的炮火,“德意志”团第1营的阵地(Romangny附近)上尤为密集。
1100时,上午美军,一定是第12步兵团从Juvigny方向攻击了“元首”团的阵地。其它几次在坦克支援下,美军还从北方和西北方发起几次进攻,但后来停止。几辆美军坦克被“铁拳”击毁。“元首”团的右翼颇受威胁。与“警卫旗队”的联系岌岌可危,伤亡巨大。西北的285高地被美军夺回,但经过反击后又回到德军手中。
1200时,12辆美军坦克出现在Barenton(在“帝国”师装甲侦察营以南)西北。德军第275步兵师的一个营(注意,这支部队于8月6日被美军第120步兵团第3营的一辆TF赶出)在镇子中构筑阵地A 一个“帝国”师参谋部人员组成的blocking group在师指挥所西南1.5千米处的266高地建立起来,以保护它免遭前进的美军坦克进攻。
2030时,美军用坦克攻击了Romangny。“德意志”团第2营在坦克支援下发起反击,迫使美军(第119步兵团第1营)中止了进攻。三辆美军坦克在Bion附近被击毁。“德意志”团第2营和“帝国”师侦察营迅速沿Mortain - La Houberte - Bion建立了防线,以阻止美军第35步兵师的前进。
1944年8月10日
1500时,美军部队攻击了“德意志”团第1营和第2营,但未获成功。几乎同时,“帝国”师侦察营也遭到攻击。他们的营长,Sturmbannfuhrer Krag集合了部队并恢复了阵地 (尽管一个整营的美军步兵已经穿越了侦察营的防线并跑到他们身后)。在“元首”团的地段,来自美军第3装甲师的坦克开始了进攻。其中几辆被“铁拳”击毁(注意,其中包括第33装甲团H连的连长――Wray中尉,他在从燃烧的“谢尔曼”中救出驾驶员时被机枪射中)。几个“元首”团的装甲掷弹兵以为美军的坦克进攻已被遏止,就走出来查看一辆被击毁的美军坦克。他们遭到第119步兵团F连的射击,损失了几个人。德军伤亡惨重。
1600时,Fick战斗群的部队夺取了314高地南边的307高地。被围的美军第120步兵团第2营的一个步兵连得以首次会合。下午进行了空投,一般补给被美军获得,一半被“帝国”师获得。对被围美军的攻击没有成功。
1800 时,战斗进行到这个时候,“帝国”师归属第58预备装甲军指挥。“帝国”师受命把放线后撤到Mortain以东。
2200时,“德意志”团在恶劣的天气和猛烈的美军炮火下撤退。对“帝国”师来说,惨烈的Mortain之战结束。德军部队面对了极其猛烈的空袭和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