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寨遗址是四川新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注: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Period)指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晚期遗址,位于青藏高原东麓金川县二嘎里乡刘家寨台地上。为配合绰斯甲水电站工程建设,在阿坝州文物管理所、金川县文物管理所协助下,2011年9—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整个发掘区地层可分为五层,二至五层均为新石器时代堆积。清理出大量灰坑、窑址、房址等遗迹。
主要遗迹情况有:
一、灰坑133座。其中H54、H57、H80、H93、H107等坑壁、坑底加工痕迹明显,根据痕迹初步推测早期人类使用石铲、木棍、尖锄类工具加工。
二、房址6座。分为浅基槽(部分铺垫石块)方形房屋、深基槽双排石方形房屋、柱洞无基槽方形房屋、柱洞无基槽圆形房屋和木骨泥墙房屋五种形制。其中部分柱洞底部以小石子夹少量泥土夯筑。
三、窑址11座。多数仅保存火塘部分,为草拌泥抹筑。Y3保存有操作间、火塘、窑室底部石砌部位,从其形制推测这些陶窑可能为横穴窑。
刘家寨遗址出土遗物十分丰富。出土大量陶片、石制品、骨制品、兽骨等。陶质、石质、骨质等小件标本300余件。其中,陶器分为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类,以夹砂褐陶居多,多饰以绳纹、交错绳纹、附加泥条堆纹等;泥质陶主要为红褐陶,多饰以黑彩,少量彩陶为灰褐底,另有少量磨光灰陶和黑陶。可辨器型主要有侈口深腹罐、长颈圆腹罐、重唇口尖底瓶、折沿盆、器盖、钵、杯、陶球、陶环、陶拍等。石器以磨制石器为主,如石斧、石锛、石刀、石笄、石环、石璧、石纺轮、石球、磨盘、磨棒、石杵等,也有少量打制石器,如刮削器、小石片、锐棱砸击石片、石镞、石拍等。此外,还有少量利用天然形状略做加工的大型石器,如带柄石斧、鹤嘴石锄等。石质多为硅质岩、石英、石英砂岩、页岩。骨器以动物肢骨加工而成,主要有骨锥、角锥、骨针、骨笄、骨刀、骨饰品等。可辨动物有羊、鹿、獐子、竹鼠、鱼、禽类等,尤以羊、鹿为大宗[注: 大宗:中国古代官名-dazong]。发掘中还发现有窑汗和沾有朱砂的石片。
刘家寨遗址的时代距今5000年左右,所体现的考古学文化内涵与阿坝州境内哈休、姜维[注: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蜀汉末期的军事统帅。-jiangwei]城、营盘山等遗址比较接近,但十一座窑址的发现,不排除该遗址可能为一处制陶作坊遗址。另外,该遗址出土遗物丰富,对解决当地早期土著文化与周邻地区文化交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四川省文物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