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空技?g?S 梅花 特殊攻???C [ 有人V1?w行爆?? ]

这种自杀攻击机实际并非日本首创,而是德国首先试制。1944年底,日军海军在菲律宾海战中战败,本土面临美军的打击,战局危急,日本海军航空兵力为了扭转战局开始正式采用自杀攻击战术,此时日本国内的航空工业也进行了重大调整,为了在航空工业生产能力受到地震重创以及南方航线被切断,许多金属材料将无法运进本土的情况下准备本土决战,日本开始拼命开发生产工艺简单,加工方便,航空金属材料消耗小,燃油消耗量小,便于大规模生产甚至手工生产的飞机,自然里面自杀特攻机的成分最多,至于部队的作战战术也由常规突击改为重点进行自杀攻击,而日本的盟国德国,在1944年底情况比日本还糟,也被逼上了绝路,德国的希特勒看到1944年底日军发动的神风攻击战果辉煌,为了扭转战局,决定也搞支自杀特攻队出来。
德国由于当时环境更糟糕,所以根本没有考虑过使用飞机进行自杀攻击,而是把主意打到了V1飞弹上,V1飞弹生产比飞机简单的多,根本不需要多少生产工时,而且也不消耗多少航空金属材料材料,工厂与手工作坊都能生产弹体。德国的自杀攻击方案倒不是派人驾驶V1飞弹去撞盟军舰艇,而是飞到伦敦去撞大楼!!!德国认为英国之所以能在成千上万枚V1 / V2飞弹的攻击下挺过来,就是因为V1 / V2飞弹都是概略轰炸武器,根本不精确,造不成多大的实际损失,但如果蹲个人在里面驾驶那就不同了,这就属于精确制导武器了,只要有个几十枚有人驾驶的V1飞弹飞到伦敦上空,飞行员对照着地图与照片,就能把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伦敦大苯钟等等重要目标统统炸掉,绝对可以吓的英国人屁滚尿流立即停战。于是只几天时间德国人就造了枚有驾驶舱的V1飞弹出来,不但可以地面发射,还可以让飞机携带到空中发射(有人驾驶的好处),这种有人V1飞弹生产比正规V1飞弹还简单还低成本,十分合适大规模生产,短时间就是生产个10000枚也不难,只要有足够的驾驶员把这些V1导弹飞出去,别说伦敦会被炸的面目全非,吓的英国立即停战,怕是那东线毛子坦克都会被炸个精光,但是德国始终无法招集到V1飞弹驾驶员去驾驶有人V1飞弹,所以有人V1飞弹无法投入批量生产,只好停止,仅有的几枚有驾驶舱的有人V1飞弹样弹FIL103被丢弃。
德国的有人V1飞弹虽然停止了,然而1945年3月,日本驻德国使馆人员却把德国试制有人飞弹的情报发回了日本,日本的海军航空技术工厂得到这个情报,立即发觉这可是个令人振奋的构思,一旦实施,那绝对是成千上万的制造出来,如果真的打本土决战,那么多的自杀飞弹一发射,美军来多少就得死多少,日本不缺乏愿意驾驶自杀飞弹的驾驶员,就是征集10万名自杀飞弹驾驶员也征集的到,海军得到这个消息,自然也是十分振奋,于是立即下令海军航空技术厂试制有人V1飞弹,并命名为“梅花”。
试制梅花靠空技厂独立去研制那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制造梅花首先要有V1飞弹的脉冲喷射发动机,不过日本是有脉冲喷射发动机技术的,川西公司早在1943年就一直根据传回的德国V1飞弹情报研制脉冲喷射发动机以及复制V1飞弹,不过因为脉冲发动机推进速度不是太高,不大适合高速战斗机使用,而且V1飞弹精度很低,日本觉的无实用性,所以川西公司的V1飞弹与脉冲喷射发动机研究结果被闲置了,但战局到了危机关头时,脉冲喷射发动机生产成本极低而且加工简单的优点就体现了出来,川西公司已经着手研制使用脉冲喷射发动机的国民紧急制造飞机。空技厂开发梅花自然就找到了川西公司,川西公司立刻向空技厂提供了脉冲喷射发动机的制造技术,空技厂很快就在6月根据川西公司的资料试制成功 [カ] 型脉冲喷射发动机,随后不断的改良,到8月,正式决定使用改良的[カ] 10型脉冲喷射发动机,至于弹体则没有照搬V1飞弹的鱼雷型设计,而是以无动力滑翔体的试验结果决定采用纺锥型。
空技厂的[カ] 10型脉冲喷射发动机试制成功以后,就把梅花的机体设计交给民间作坊生产,准备由民间大量投产梅花,至于脉冲发动机随便安装在上方下方都行,机体则为木制铁制都有,但多数为木制,这种特攻飞机实际除了脉冲喷射发动机外,并没有标准的制造材料,飞机头部能携带的炸弹也为100-250公斤不等,空技厂则只负责提供脉冲发动机,不过梅花刚投产几天战争就结束了,具体开工了多少架没有统计记录,但可以肯定,战争结束时还没有梅花安上了脉冲发动机全部完工的记录。
飞机资料 (特殊攻击机 梅花)
翼 面 积:约7.6m2
自 重:750kg
最大重量:1,430kg
最大航速:556km/h(高度6,000m)
续航距离:280km
上升限度:不明
螺 旋 桨:无
发 动 机:静推力300kg [ カ ] 10型 脉冲喷射发动机 ×1
乘 员:1名
武 装:机首安装航空炸弹 100~250kg×1
总完成数:无
主要型号
试制梅花:脉冲喷射发动机推进式自杀攻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