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菏泽古沉船考古现场,工作人员正仔细清理文物
8日,正在进行提取工作的菏泽元代沉船考古现场又传来好消息:考古人员发现一批文物,这些文物为进一步拨开沉船的层层迷雾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近日考古人员将右(东)侧船舱板进行拆解,清理后只剩下船底部分。8日上午,考古人员又对右船舱板下的淤沙进行清理。曾经出土3件罕见元青花瓷器以及百余件重要文物的第二船舱(靠近船尾部)周边,被重点“关照”。
9时许,在一个船舱右侧,几件船载遗物几乎同时露面。由于年后一直没有完整文物出土,大家一下子被新的发现牢牢吸引住。
最南面是一个竖立的铜镜,装在一个编织物内,编织物留下的痕迹十分清晰;中间是一直径近30厘米的陶盆,外边曾用金属箍住,里面曾抹泥,有焚烧痕迹;最北侧是一只侧倒的瓷瓶,酱釉颜色,体积不大却保存完好。
发掘工地业务指导孙明分析,包铜镜的编织物,是主人为防止铜镜摔坏和磨损镜面设计的;陶盆应该是船上使用的抵御寒气的炭火盆;瓷瓶可能用来盛酒,也有可能盛油。
与三件文物一起出土的还有数枚钱币,可惜因为锈蚀,一时看不清文字。其中一枚钱币状的饰品,中间部分是一枚方孔铜钱,上面焊接着一个弧状“提手”,下面有两“足”,样式很是稀罕。
孙明说,沉船之前发现的钱币年号[注: 年号是指用于纪年的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但也有以国家名(国家诞生时间)来纪念的。发端于中国,后来日本、越南、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和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曾使用过年号。]大多为宋代。他分析这与当时造船习俗有关,将钱币放在船中,寄托美好的寓意。
元代古船价值不凡
菏泽元代沉船发掘工地业务指导孙明介绍,这艘沉船是迄今为止,我国内陆河运中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元代船只。它的面世,为研究元代造船工艺及技术[注: 不论何种文化,技术都是异曲同工的词汇。它可以指物质,如机器、硬件或器皿,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广的架构,如系统、组织方法和技巧。],提供了一个实物标本。对研究菏泽乃至山东的漕运史、河运史,以及蒙元[注: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一说1271年建立,定国号为元),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时期当地变迁有重要价值。沉船本身就完全值得考古人员耗时费力去保护。
为确保万无一失。近日,省及菏泽市考古人员会同陕西[注: 陕西省-陕西省,简称陕、秦。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跨黄河中游和长江支流的汉江,嘉陵江上游,陕西省地处中国内陆中心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境内。]考古专家,采取科学稳妥的方案,对沉船进行提取。
船上载有包括3件元青花瓷器,以及诸多名窑瓷器在内的110余件重要文物,成为一艘实实在在的“宝船”。为研究者留下丰厚的研究资料。
除了设计巧妙、丝丝入扣的“鱼鳞式搭接法”在古船船舱中的应用,考古人员还在船尾位置,发现迄今为止考古中面世的最为完整的“船舵扇”,其结构比较复杂,用来调整船只行进的方向。
这些均说明,元代船只较宋代有了较大变化,作为我国古代造船史上一个成熟、发达时期,元船为此后的船只制造“提供了一种定式”。
发现沉船后,菏泽市曾邀请黄河边造船世家两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到考古现场,他们一眼就看出沉船各船舱的功能区分。
孙明认为,就像是元青花在元代晚期步入制瓷工艺的成熟期,让青花瓷成为明、清两代官窑主要产品之一,并被争相效仿一样,元代船只在中国造船史上也有着相当的地位。
出土的钱币状的饰品
沉船提取需过三道难关
提取成功后,需经两年室内整理才能重现风韵
从去年9月到现在,对沉船文物的清理结束,对沉船的提取工作直到今年5月5日才开始。沉船提取之所以一再推迟,除了时令等原因,与保护方案的慎重有关。
沉船的体积硕大,加之现场条件所限,使得提取工作困难重重。为了将古船整体提取出来,考古人员“破解”了多道难题。
难题一:拆解困难对策[注: 汉代出现的察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方法﹐又称“策试”。汉文帝二年(前178)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十五年再诏举贤良能直谏者﹐并亲自加以策试﹐其时参加对策者百余人。]:区别对待船板
沉船船长达21米,宽4.8米。船体自重约两吨,加上提取加固时的附加重量,以及必要的包裹泥土,总的提取重量将达到七八吨。这样一个重量,要想从4米深的地下提取出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于是考古人员采取了拆解提取法。
沉船左侧舱壁板已经腐朽,而且沉船各部位脱水程度不一,给提取工作造成不小的麻烦。如船头、船尾部分木板脱水较大,易于拆解;而右舱壁中部脱水程度较低,拆解时木板还往外淌水,木质较为疏松。
沉船船舱采取“鱼鳞式搭接法”构建,木板与木板之间有卡槽,环环相扣,然后用铁钉加固。尽管历经[注: 历经 拼音: 解释: 经历;多次经过:~劫难ㄧ小庙~百余年的风雨剥蚀,已残破不堪。-lijing]数百年地下埋藏,有的木板与木板之间,连接仍结实。有的则腐朽较重,几乎一碰就烂。
对腐朽较轻的,考古人员用木楔打入,慢慢地将船板和船钉撑开。对于腐烂程度较重的船板,则用小锯条一点一点切割船钉。
难题二:容易扭曲 对策:“请君入铁框”
沉船呈60度角向东侧倾覆之后,接触河底的部位呈现出一个不太规则的弧形。如果提取时各部位不能同时受力,导致船体发生扭曲,将对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考古人员做了详细的方案。省历史考古研究所李胜[注: 李胜人气指数:150无代表图像 姓名:李胜 英文名: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城市:成都 出生日期:1978年10月20日 身高:174cm 体重:65kg 场上位置:中场 场上编号:...]利介绍,船身部分每隔一米,用三角铁焊接成一个铁框,十几个铁框被连接成一个整体;最后,再用强度极强的工字钢从下面兜住,形成一个更大的铁框,将船体整体定位。
在这个“请君入瓮”过程中,考古人员必须熟练地运用力学、钢结构、吊运、焊接和木工,以及代数几何等方面的知识。
难题三:装运费劲 裹4层:“衣服”对策
拆解下的舱板较短的有七八米长,最长的达13米。拆解前,考古人员将每块木板一一编号、绘图、拍照,在沉船图纸上标好位置。
考古人员还为每块木板制作了一个大小相当的龙骨架托。先用塑料薄膜把木板包裹起来,便于保湿,否则一旦脱水太快,极易变形甚至断裂;之后,用胶带缠绕几遍,加固船板与“龙骨”,使之浑然一体;在胶带的外面,再用结实的彩色塑料和胶带各裹上几层。这些每条重约千斤的船板就被严密地保护起来了。
沉船提取后将进入两年的室内整理。之后将作为菏泽市一特色文物,在计划新建的博物馆展出。后者比考古发掘过程“要复杂得多”。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遇到什么困难。”孙明说,“到了室内整理阶段,耐心变得很重要,心里必须时时绷紧安全弦,全面考虑各种可能性,生怕给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对于每一片运到博物馆的文物,孙明等人都要一一清洗、消毒、测量、绘图、照相,再进行分析研究,编写发掘报告,其间还要对文物进行耐心修复。经过如此繁琐、冗长的工作,观众才可以细心地品味它们的风韵。(胡志英 张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