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军K5(E)型280mm利奥波德列车炮
从十九世纪中叶人类开始尝试在铁道载具上装上火炮,以达至可移动作为远程打击力量之目的。随后经过不断改良及增大火炮口径,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更达至高峰,欧美列强均争相发展及拥有自己之铁道炮。
德国由于战败关系,直至1933年纳粹党上台,不顾凡尔赛条约重整军备,更将铁道炮进行重点发展及现代化,而K5(E)及21cm之K12(E) 则为当其时最新之设计。 管长21.54米口径280mm(该炮实际口径达283册mm),射程达62公里(发射CR42特种榴弹时)之K5(E)
“ 利奥波德” 列车炮由前后两组6轴各12个铁道轮之平台车承载,调整主炮之射角则由炮身两旁各一组之液压装置及中央一组之液压缓冲器所负责,加上铁道上之地台转盆,使该炮可作360度旋转,实为最有威力之机动武器。此列车炮在二次大战东西战线均有其影子,最有名之“ 安齐奥之役 ”曾给予过美军部队不少苦头。战后美军更将从“安齐奥之役 ”所俘获有别名“安齐奥安妮 ”之称之K5(E) 铁道炮用船运回美国,并安放在马利兰州之“阿伯丁”博物馆供游人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