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1937年型45mm反坦克炮

在M1930型37mm炮定型不久后,苏军方立即指示第8号工厂针对增加威力和便于量产对其进行改进。该炮保留有M1930型的炮架和防盾,换装了45毫米口径炮管以及简易瞄准装置,外观上非常接近德国Pak 36型。1932年3月,该炮通过了测试并被定型为M1932犁。
M1932型刚交付部队,就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为节约成本而采用的木质炮轮的道路通过性差,加上轮轴没有悬挂装置,牵引行驶时速度较低;改动瞄准装置后移动的击发装置位置不合理,不便于炮手开炮闭锁机构未能实现半自动,射速较低。
1936年起,第8号工厂针对炮兵部队反映的情况开始对其进
行改进。主要是改用了金属质炮轮并在轮轴问加装悬挂装置,由此使火炮整体宽度增)JI~T24N米并将击发装置移至高低机边;炮闩改为直立楔式,能够实现半自动闭锁,射速显著提高。此外,水平回转机等其他部件也得到相应改善。
1937年,改进后的样炮被定型为M1937型,并投入量产。次年,为解决维护和后勤供给问题,M1937型的某些配件被更换,改称M1938型。但实际在苏军的装备记录中,仍将其当作M1937型。
苏芬战争中,苏军投入大批M1937型。由于芬军坦克数量极少,该炮主要被用于支援步兵作战,拿来摧毁工事和碉堡。大约有125门该炮被芬军缴获并使用,击毁了不少苏军轻型坦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