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是唐朝社会矛盾迅速激化的产物,也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总爆发。87.0pt 732.8pt; mso-layout-grid-align: none" align=left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5年,他统治的前29年里,他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兴利除弊,革新吏治,巩固边防,繁荣文化。致使国家-清明,经济高度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富强的盛世局面。但是在他统治的后期,专宠贵妃杨玉环,过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逸生活。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他把政事托付给李林甫、杨国忠等奸邪佞人,终于导致了天宝末年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使盛极一时的大唐国从此走上了衰落的道路。
李林甫,杨国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委以重任之人,他们妒贤嫉能。李林甫专权自恣,“口蜜腹剑”,结党营私,排斥同自己意见不同的大臣,如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他把持朝政,凡是“军国机务皆决于私家”(《旧唐书李林甫传》),谏官上书皆先向他禀告才能上达。因此在他任相的十九年(734-752年),唐朝政府已混乱不堪。继之者杨国忠,依靠自己是杨贵妃的哥哥,虽“无学术”,却深得玄宗皇帝的宠信。李林甫死后,代之而成为右相,他凡事皆“责成胥吏,贿赂公行。”选官时则在“私第暗定”。(《旧唐书》卷一0六《杨国忠传》)。他生活极端豪侈。凭借与杨贵妃的亲姻关系,骄纵跋扈。大肆搜刮民财,积累财富十分惊人。此二人,身居相位,胡作非为,使唐朝-更加腐败,人民生活更加痛苦,出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情景,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由于统治阶级的荒-腐朽和-的黑暗,促使国力日益虚耗,军事武装力量日益废弛,边防问题日趋严重。军事形势由原来的“内重外轻”逐渐变成“外重内轻”。这其中原因之一是由于当时唐玄宗好立边功,穷兵黩武的结果。原因之二是当时的府兵制瓦解,兵源枯竭,广大农民无力承担兵役负担,极力逃避兵役,削弱了唐朝的武装实力。募兵制招募来的士兵大多素质很坏,装备和训练很差,应募者多为市井流氓无赖子弟,几乎没有战斗力。
在这种形势下,唐朝的边疆民族关系也日益紧张。为了充实和加强西部、北部边防,唐政府于睿宗景云二年(710),设置节度使,以掌管地方军政。至开元以后,唐朝沿边相继设立了安西(今新疆库东)、北庭(今新疆吉林萨河)、河西(今甘肃武咸)、朔方(今宁夏灵武)、河东(今山西太原)、范阳(今北京)、平卢(今辽宁锦洲)、陇右(今青海乐都)、剑南(今四川成都)等九个节度使。由于募兵制的实行,募长征健儿戌边,府兵不再番戌,边将得以专兵,从此节度使势力日益扩大,同时,节度使还掌有-、经济大权,这样中央集权日益削弱,制驭的力量日益丧失。
唐朝初年以文臣主边事。但是自李林甫、杨国忠执政后,唯恐文臣势力强大,威胁自己的权势,因此大量改用蕃族寒人为边将,提拔蕃将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为节度使,让他们掌握重兵。当时,唐朝全部兵力约有五十七万,边镇兵员共四十九万中央和内地兵只有八万人。随着统治阶级内部李林甫、杨国忠矛盾的不断激化和地方节度使割剧势力的膨涨,终于在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魁首安禄山,是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附近)的胡人。其父是西域胡人,其母为突厥人,后来母亲再嫁胡将安延偃,故冒姓安氏。史思明也是营州人,也是突厥和西域胡人混血儿,二人生在同一乡里,长大后互相友善,都通六种“蕃语”。一起做过“诸蕃互市郎”。安禄山投唐以后,以骁勇而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收为养子,被提升为平卢讨击史。他为人狡诈,善于逢迎,善揣人意。结纳杨贵妃后,为骗取唐玄宗的信任,他百般献媚邀宠。他身子肥胖,肚子盖过了膝,腹重300多斤,唐玄宗问他,“你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他回答说:“别无他物,只有一颗忠于皇上的心。”使玄宗对他特别恩宠和信任。天宝元年(742年)安禄山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不久兼领范阳、河东节度使。他大量收降北方少数民族降兵,积蓄个人武装力量,兵力竞发展到十五万之多,成为当时节镇中势力最大的军事集团。而当时中央禁军才只有十二万。安禄山早已看到唐朝政权衰弱的形势,便蓄意谋乱。他一方面用自己的愚忠朴诚来迷惑皇帝,假装呆傻,欺蒙住玄宗;另一方面积极招兵买马,蓄积力量,他重用汉人严庄、高尚等人为之出谋划策。他又以讨伐奚、契丹为由,奏请玄宗皇帝“不拘常格”提拔将士,授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郎将者二千余人,他用“蕃将”三十二人代替军中“汉将”,以加强军事领导。
公元755年,安禄山准备好了一切,便以讨伐害国奸相杨国忠以“清君侧”为借口,从范阳起兵,公开发动叛乱。他率领十五万精兵南下攻唐。叛乱消息传到京城,唐玄宗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心腹爱将安禄山,竟会起兵和他争夺江山。想当初对他何等信任,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还认作杨贵妃的干儿子,目的是让他来为朝廷守卫住北部边境,阻止突厥和北狄等少数民族南侵,以护卫大唐安全,谁料到南侵的竟是安禄山。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从骊山的东宫匆匆回到长安,先下令把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宗杀了。然后调兵遣将,准备平叛。命封常清为平卢、范阳节度使,即刻到洛阳开库募兵。又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让他守住关中的侧翼。任命儿子永王李璘为山南(治所江陵)节度使,不使叛军过江。任命儿子颖王李璬为剑南节度使,保住京师后路。再以高仙芝为副元帅,带兵驻扎潼关以东的陕州,作洛阳封常清军的后盾。安禄山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南下。由于天下承平日久,以至百姓多年不摸兵器,兵器不用,保管不善,都腐蚀生锈不能用。忽听安禄山范阳起兵,不少地方官吏吓得魂飞魄散,弃城逃跑,所以叛军所向披靡。虎牢一战,封常清败走,与高仙芝退守潼关。安禄山攻下洛阳,急于实现他的皇帝梦,忙于筹备登基大典,放松了对潼关的进攻。756年正月,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大封官爵。接着派副帅史思明等回头扫平反正的郡县,消除后顾之忧。同时以自己的儿子安庆绪为先峰,攻下潼关。叛军一路烧杀抢掠,直奔唐都长安。唐玄宗于756年7月7日带着杨贵妃姊妹、皇子、皇孙、公主和大臣杨国忠、韦见素、陈玄礼及其亲信宦官宫人等一千多人仓皇逃往四川。当唐玄宗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内),军士哗变,他们怨恨杨国忠乱政失国,杀死杨国忠,又迫使唐玄宗缢杀杨贵妃,继续西行。7月23日,玄宗等一千三百多人至成都。宦官李辅国挟太子李亨北走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安禄山不久攻入长安。 七月间,李亨在灵武即位称帝,改元至德,称唐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建立唐朝流亡政府。接着他依靠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和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的兵力,以及人民群众的支持,郭子仪又与回纥兵会合,大败安禄山军队。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为争夺帝位,在严庄等人谋划下,杀死安禄山,自称皇帝。唐朝乘机发动攻势,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郭子仪彻底打败安庆绪军,先后收复了长安和洛阳,这一年十二月,唐玄宗李隆基回到长安。公元759年,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杀了安庆绪,也自称大燕皇帝,进攻汴州(开封),进尔重新占领洛阳,761年唐命李光弼收复洛阳,结果为史思明所败。史思明长子史朝义勾结部下杀死其父,还军洛阳即位。762年,唐朝再次借回纥兵平叛。763年,在唐军的围攻下和人民的反抗下,史朝义兵败-。至此,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安史之乱,是唐朝中叶统治阶级内部,地方节度使与中央政府争权夺利的斗争。它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安禄山军队每到一处,抢劫财物,掳掠妇女抓壮男服兵役、徭役。腐朽的唐政权腐败无能,却勾结回纥统治者,纵容回纥兵残害人民。生产遭受到极大的破坏,尤其是黄河一带“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旧唐书·郭子仪传》)。安史之乱,使唐朝从此衰落下来,统一局面被打破,藩镇割剧局面自此形成。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