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中国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学院、四川考古研究院、阿拉善右旗文物管理所7个单位11位专家、学者、教授组成的巴丹吉林沙漠文物联合考古调查队深入巴丹吉林沙漠进行专项文物调查,共发现古代遗址10处,特别是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哈布台的一处遗址上出土了一件较完整的四系彩陶罐,专家初步断定为新石器时代[注: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Period)指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中晚期,距今约4500年至5000年。
此次专项文物调查范围为北纬39度41分11.6秒至40度01分21.9秒之间,东经101度07分48.5秒至101度17分28.16秒之间,海拔高度在1174米至1122米之间。调查发现的10处古代遗址大都属于史前文化遗址,多为新石器中晚期和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址。在哈布台的这处遗址为仰韶文化遗址,地表现存遗迹较好,遗址点占地面积约15000平米,地表遗物较为丰富,有大量的细石器,主要器形有石叶、石核、锛等。地表陶片丰富主要有夹砂红褐陶片、夹砂灰褐陶片、彩陶陶片、纺轮等。在该遗址北侧一个较为平缓的沙地上,出土了这件距今约4500年至5000年的较完整的四系彩陶罐,彩陶罐造型精巧,装饰华美,黑红彩对比鲜明,画面清晰华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余遗址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境内的部分湖泊周围。此次发现遗址均为复合型遗址,发现的文物标本主要有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时期的夹砂红陶和红底黑彩陶,青铜时代相当于内蒙古中南部朱开沟文化的绳纹灰陶片,每一处遗址都发现有细石核、细石叶,石质为燧石和玛瑙石等。
在巴丹吉林沙漠境内发现如此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址,说明在大约5至6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进行活动,对研究阿拉善右旗的古代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