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现“狼鳍鱼”化石 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举报/纠错

记者从河北省[注: 唐代中书省(隋因避讳作“内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中书省与门下省,它们合称为两省或北省(尚书省称为南省)。]滦平县委宣传部获悉,这个县境内日前发现了一块“狼鳍鱼”化石。古生物专家称,这块化石既保存了鱼类硬质的骨骼,还保存了鱼的软体部分,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据了解,这个化石长约8厘米,宽约2厘米。狼鳍鱼是原始的真骨鱼类,为中生代后期东亚特有的鱼类,生活在淡水中,体长约10厘米,确切的地质年代是在侏罗纪晚期,距离现在约有1.4亿年的历史,在地质作用下形成化石,属于辽西热河古生物群。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洪河表示,这块化石其罕见和稀有之处在于,它不仅保存了鱼类硬质的骨骼,还保存了脊椎骨、鳍、头骨等。此外,它还保存了鱼的软体部分,比如皮肤上的多边形鳞片。这是非常难得的,在科研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滦平独有的地质地貌,使其遗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或遗迹大范围裸露于地表,品种之丰富、科研价值之高让人震惊。上个世纪90年代,在这个县平坊乡面积不大的裸露岩石上,人们发现了距今已有1.3亿年早白垩纪时期的多种恐龙足印化石80余个,在我国实属罕见,在华北地[注: 北地,指中国古代地名北地郡,其地域大致在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详细情况请参看词条“北地郡”)。-beidi]区早白垩纪地层中亦是首次发现。

据了解,中科院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专家曾经经过几年的发掘发现河北北部一带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及其丰富,其化石保存的完整性更是中国罕见。

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202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聯絡我們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