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排箫亮相“古玉文明探索暨民间收藏展”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近日在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国地质博物馆展出的“中国古玉文明探索暨民间收藏精品展”上,一件古玉乐器七孔排箫亮相。

据展览负责人介绍,这件古玉乐器七孔排箫的玉质属于典型的河磨玉,有老料的老沁。排箫打孔奇特,下粗上细,口部收口,细看“4”音有半音过渡,说明古代先人已经掌握了半音的玄妙;七孔而不是其他数量的孔,说明中[注: 明中 简介 [清]僧。初名演中,字大恒,号啸崖,浙江桐乡人,俗姓施。幼薤发于嘉兴楞严寺,晚主杭州圣因寺、净慈寺。乾隆南巡赐紫衣三次。]国红山先人已经定出了七音音级。

据了解,此次“中国古玉文明探索暨民间收藏精品展”的所有展品,是经过‘任南古玉鉴真法’严格把关后,又经过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认真复检后正式展出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