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独自负责。由于阎氏曾携带黄金到台,晚年没有缺钱的困扰,故居运作还能自给自足。
“种能洞”是阎氏故居主体建筑,与侍卫红砖楼都已被台北市列为市定古迹。“种能洞”是阎氏亲自命名,呈现他以种能观察宇宙变化的“宇宙观”。这座碉堡式的民居,成为这位重要人物的最后归宿。
隐身在阳明山麓的“种能洞”,外墙与屋顶结构刚完成修复,阎氏庋藏近代史与抗战前后的军政要电、文献史料与图书,经原馥庭老先生协助整理后,近年已移交台“国史馆”,部分则由台北文化局现场清点封存,其余文件则散落一地。这里曾是阎氏晚年会见蒋介石、宋美龄、陈诚与陈纳德,著书立说的人生最后舞台。
近五十年来,阎氏部属井国治、张日明等侍卫、副官,特别在“种能洞”设置阎氏灵堂,并经常上香祭祀。井国治于2001年间,在前往故居途中,因脑溢血逝世后,看守故居和墓园的“勤务”,几乎全由张日明老人承担。
阎氏遗像前的香案,除了烛台、鲜花、素果,供桌两侧还摆放阎氏主要著作《三百年的中国》、《阎百川先生要电录》等。张日明说:“这几年有山西来的客人,或研究阎锡山的学者来过。有兴趣看看,就带几本回去吧!”
阎氏灵堂内高悬孙中山题赠的“博爱”横幅、蒋介石颁授的挽额《怆怀耆勋》,浸渍泛黄,弃置在迷漫着潮湿霉味的房间。“种能洞主人”虽然已远离近半个世纪,但侍卫官张日明,每天依然准时执勤站岗,守护故居与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