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战场上的敌对双方无不想方设法制造各种迷雾,去遮住对方的“眼睛”、“鼻子”和“耳朵”,以求隐蔽己方的作战企图,收“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效。同时,也无不力求驱散战场迷雾,以掌握敌方动向,保持作战的主动权。随着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可视化技术犹如一双“火眼金睛”,驱散一直弥漫在战场上空的重重迷雾,使未来战场透明度越来越高,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一项重要技术。
可视化技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一种技术与方法,发端于利用计算机图形来加强信息传递和理解的直观性。
可视化技术,也可称为可视化计算技术,就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和高度并行实时计算技术,将各种数据转换为动态直观的图形、图像、动画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能进行交互处理的技术。
也就是说,可视化技术是一种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图像的计算方法。它赋予数据形象,能够实现用图形、图像、动画来描述和表达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便于人们在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持下,用惯于接受的图形、图像,对大量抽象的数据进行分析,使数据更易于被人们理解和记忆。正因为如此,有人将之称为“用眼睛思考”的技术。
可视化技术的这一独特优长,使其在军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在现代作战中,从地面到太空、从白昼到黑夜,各种高分辨率信息探测平台和设备器材覆盖了整个战场空间,形成了多层、立体、全方位的现代侦察体系,信息获取具备了全时域、全方位、多渠道、大流量的能力,使敌我双方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过去,由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需求和资源成为后装保障过程中的“两大迷雾”,降低了保障效能。如今,可视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为驱散“两大迷雾”提供了条件,使部队提供适时、适地、适量的保障成为现实。未来联合作战中,指挥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够实时准确地掌握保障需求和保障资源,并根据各用户需要、作战态势变化以及保障力量部署等进行统筹安排,派出距离最近、最合适的运输工具,携带种类准确、数量适当的物资前往目的地,并全程跟踪保障力量机动到位、保障环节衔接、保障行动协调和受敌威胁等动态情况,从而使整个战场保障过程“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