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歼-6型喷气式飞机上加装第2个座舱并不是一项简单的结构设计工作,其中涉及到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和操纵使用方面等技术难关。
歼-6飞机的剩余推力有限,为了增设座舱后飞机阻力不过分增加,仍然能达到超音速的飞行能力,设计者们想出了很多办法。他们在机身上找到合适的延长位置,保证了机身外形的相对流线光洁。此外,飞机相应改装了燃油系统、操纵系统、仪表系统及最新的火箭弹射座椅。
综合了几种不同设计的优点,歼教-6保持了原型飞机的大部分性能,成为我国的第一种超音速教练机,其综合性能远远优于我国以前使用的喷气式教练机。
歼教-6型飞机从1966年7月开始研制到1975年正式交付部队使用,跨越了整个“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时,由于政治运动干扰,设计和生产都无法正常进行。然而,歼教-6型飞机的研制人员艰苦奋斗,在几间极其简陋的小平房内不懈攻关,最终取得了成功。
1970年11月6日,歼教-6由试飞员王春友首次试飞成功。有关部门对这一机型的评价是:设计很成功,性能优于歼教-5型教练机,稳定性和操纵性都符合要求。歼教-6型飞机大量生产,广泛地装备部队,并向多个国家出口。
程不时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飞机设计师,参与过众多飞机型号的设计。在新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飞机——歼教-1型喷气式教练机的设计工作中担任总体组组长,还参加了初教-6和强-5型等从教练机到战斗机的设计工作。在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飞机的研制工作中,也是由他主持总体设计的。此外,他还领导过旋翼机、单人直升机研制,伞翼机和气垫船等非常规航空器以及“勤工号”小型多用途飞机。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程不时被授予“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