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档案:中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资料照片)。图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20世纪50、60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毅然作出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并确定“两弹一星”的研制,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1956年,研制原子弹和导弹列入我国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国务院先后成立了研制导弹和原子弹的专门机构,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伟大事业中。

1957年10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能工业的协定》(简称“国防新技术协定”)签署。此后,苏联在导弹和原子弹方面提供的不同程度的技术援助,对中国原子弹、导弹研制的起步曾起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恶化,1959年6月起,苏联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并下令撤走专家。有人曾因此断言,中国核工业已经遭到毁灭性打击,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