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死人墓、全真七子、天罡北斗阵……有关王重阳和他徒弟们的故事,成为后世[注: 简介阿拉伯文Ahirat的意译。伊斯兰教信奉的在现实世界毁灭后永存的彼岸世界。 宗教意义 “信后世”是伊斯兰教六大信仰之一。]民间传说和武侠文学的主题之一。近日在西安户县出土的一通“终南山重阳遇仙宫于真人碑”,为研究全真教及其祖庭重阳宫、下院遇仙宫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全真教,是中国道教[注: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道教在民间有着分布广泛的信徒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daojiao]的一个重要派别,于北宋[注: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繁荣的王朝。它于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到公元1127年政权南迁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北宋,定都开封。]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间由王重阳在陕西终南山创立。该派注重修炼“性命”,认为“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气神相结﹐谓之神仙”。主张修道者必须出家,并忍耻含垢、苦己利人、戒杀戒色,节饮食,少睡眠。
重阳遇仙宫位于户县甘河镇甘河村,传说时任甘河镇酒监的王重阳,在甘河桥[注: 河桥 拼音: 解释: 1.古代桥名。故址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大庆关与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之间黄河上。战国秦昭襄王建。黄河上建桥始于此。]巧遇吕洞宾等二仙而得道,后人将此桥命名为遇仙桥。
据户县文物管理所专家王亚周介绍,甘河村近日在修建村东部洪济桥时,从桥墩下挖出此碑。该碑青石质,身首一体,通高3.95米,碑身呈梯形,上宽1.16米、下宽1.22米,碑厚0.36米;碑首为六龙攀护浮雕,高1.04米,宽1.22米,中下部为圭形碑额,额内阴刻篆书大字“终南山重阳遇仙宫于真人碑”;龟座缺头,高0.69米。碑文主要记述了全真教洞真真人于善庆的生平、修道、演教、修建宫观等重要事迹。上款书“洞真真人于先生碑”,下款书“岁次甲寅十月三日门人……”。
由于该碑充当桥基长期受到重压和振动,出土时碑身已成两截,除少部分字迹漫漶不清外,整体保存较好。惜撰文、书丹和篆额者文字内容模糊不清,经查碑文与户县重阳宫和汧(千)阳县玉清宫内的《洞真于真人道行碑》和《洞真真人于先生碑》,碑文字迹相同,由此可知撰文者为杨奂。
根据碑文和史料显示,于善庆少不茹荤,长通经史。大定[注: 大定有以下数种含义: 大定 (西梁):南朝西梁宣帝萧詧的年号 555年─562年 大定 (宇文衍):北朝北周静帝宇文衍的年号 581年 大定 (李天祚):越南李天祚的年号。]二十二年(1182年)马丹阳[注: 丹阳市-丹阳市面积1023平方千米。2004年底,总人口80.16万人。丹阳市辖13个镇:司徒镇、延陵镇、珥陵镇、导墅镇、皇塘镇、吕城镇、陵口镇、访仙镇、界牌镇、新桥镇、后巷镇、埤城镇、云阳镇。](即全真七子之一马钰)自终南归宁海,居金莲堂,于善庆投其门下,其父母与姊亦随之入道。后来,于善庆成了全真七子中除郝大通、孙不二而外五子的共同弟子,为全真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任终南祖庭重阳宫住持并主领陕右教门事,并对重阳宫进行大规模扩建,他还主持修建了甘河遇仙宫、磻溪长春成道宫,并承办会葬王重阳大典,主持罗天大醮。遗著有《洪钟集》。
目前,户县文物管理部门已与甘河村协商碑石栽立保护事宜,拟在遇仙宫原址实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