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军人应时刻想着打仗保持忧患意识(图)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4-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资料图:我军士兵装填“火箭”弹准备攻击对手 陈新文 摄

在海军东海舰队某保障基地的营区里,随处可见一句醒目口号:“明天就要打仗,你准备好了吗?”官兵随时保持“枕戈待旦”的战备状态。这种想打仗、思战备,把战备观念渗透到官兵骨髓的做法令人称赞。

军人生来为战胜,战争意识是军人的角色意识和职业意识。“对士兵而言,没有和平时期,只有战争时期和战争准备时期。”在战争消亡之前,军人永远都不能忘记准备战争。尤其是在今天,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依然存在,战争危险依然存在,生存危机依然存在,军人要时刻准备打仗,时刻牢记“居安思危”、“忘战必危”的信条。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对战争说“不”,是因为它拥有一支时刻准备打仗的军队。

常思战催生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理性警觉,是军队须臾不可或缺的自我警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丧失忧患,是军队最大的危险。世界上任何一支有作为的军队,都是在忧患中迸发智慧,增强力量。保持忧患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时刻想着战争,时刻想着打仗。战争意识催生忧患意识,忧患意识促进战争准备。军队在忧患中发展,战斗力在准备打仗中提高。

常思战改进训练作风。训练作风影响训练质量,训练质量决定战争胜负。然而,训练作风不实的问题在一些单位程度不同地存在。有的同志喜欢玩“虚”的,急功近利,只重当前,不顾长远;有的喜欢弄“假”的,为考评而考评,训练走过场,演习像演戏;有的喜欢搞“浮”的,图形式,争彩头,出花花点子。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思战。如果每天都是横戈马上行,常思战争,常想打仗,“花架子”就不会产生。如果时刻想到训练作风关乎战场胜负,“假把式”就不会存在。

常思战激发打赢动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力量的源泉。有打仗的心,才会想打仗的事,务打仗的活;有打仗的压力,才会有打赢的动力。如果头脑里根本没有打仗的意识和概念,行动上肯定就不会有打赢的努力和追求。“使命在身,万死不辞”。当思战成为官兵的内在自觉和潜在意识,一心一意谋打赢、抓打赢、练打赢的浓厚氛围就会自然形成,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就会自然提高。(韩 兴 作者单位:空军指挥学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