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抗震救灾空军伊尔-76运输机抵达玉树机场。
新华网青海玉树4月17日电 题:空军救灾大空运
新华社记者王东明
在灯光车的照射下,伊尔-76运输机在停机坪上投下了长长的斜影。已是16日凌晨4点,但在成都国际双流机场,空军地勤人员还紧张进行着检修……
玉树大地震发生后,空军已出动了8架伊尔-76,将救援人员、物资源源不断运进灾区,又将伤员安全送抵成都、西宁、格尔木。
“玉树机场是国内标高第4的机场,运行仅仅1年。”成都军区空军副参谋长战永胜说,国内能在这种机场起降的机型非常少,“它只能同时容纳3架飞机起降,‘排队’是个大问题。”
走进一架伊尔-76的货舱,记者注意到,货舱两侧各有一排简易的座椅,中间宽敞的过道都被物资占据,直堆到驾驶舱的附近。
“高原飞行对飞机发动机的推力有很大影响,20吨是规定的载重上限。”机组机械师告诉记者,“在平原,它的载重可达到30至40吨。”
装好货后的伊尔-76在等待着玉树机场的机位,机组成员在飞行员休息室抓紧时间调整身体。执行过多次重大任务的机长马永说,玉树地震发生后,自己正在外面开会,接到电话后立即返回了部队。
救援队员都挤在了靠近机头的座椅上。机械师解释说,货物起飞后可能向机尾处移动,这样坐可避免对人造成伤害。
发动机轰鸣,伊尔-76直冲蓝天。起飞前,机场加急机组送上了2箱盒饭。机械师告诉记者,飞行期间,机组按规定每隔一定时间必须进正餐或加餐,以保持体力和反应力。
很快,飞机的舷窗下出现了皑皑的雪山。来到货舱吃饭的马永说,在高原飞行时,飞机的真实速度要比空速表显示的快,这就要求飞行员有丰富的经验。
接近玉树时,飞机下降飞进了山谷中,在气流的影响下,飞机开始大幅度晃动起来。
飞往玉树,必需沿着这条航路在山谷中穿行。
突然,飞机斜向一侧大幅度的转弯。透过舷窗看去,山谷从机身的侧面迎面扑来,紧接着,在发动机的巨大轰鸣声中,飞机被“拉”回来,转向相反的方向……
18时56分,伊尔-76降落在海拔3900多米的玉树机场。戴上墨镜走下飞机的马永说,高原反应对机组也是一个考验,“会影响机组的判断和操作。”
在玉树机场,记者开始只是觉得有些呼吸不畅,可过了一段时间,头部明显觉得发紧,手开始不自觉的颤抖,走路就像喝醉了一样,深一脚浅一脚的。后来,这些症状消失了,但只要一站起来就会觉得眩晕。
玉树地震后,空军和地方在玉树机场成立了联合指挥组。军地组成的搬运力量,每天都卸载了大量的物资,很多战士都累得只能拖着物资前进。
在玉树机场候机大厅里,一些伤员和焦急的家属或躺或卧。负责这里的甘肃省医疗队介绍,他们将从这里转运到西宁和成都。
在候机大厅后面的机场场区里,搭起了一座座军用帐篷,保障机场的空军官兵都住在这里。
夜幕渐渐降临,忽然,1名士官喘着粗气跑了过来,对着帐篷大喊道:“有飞机降落,带灯光车照跑道……”
玉树机场原本不具备夜航条件,地震发生几个小时后,成都军区空军立即派出由7人组成的野战机场保障分队,携带各种夜航设备进驻玉树机场,应对各种需要的救灾空运。目前,也只有空军运输机在这里执行夜航任务。
夜色中,甘肃省医疗队的救护车开始向伊尔-76搬运伤员。
伊尔-76降落在玉树机场后,飞机上的两台发动机一直保持着待机状态,防止稀薄的空气对发动机的启动造成影响。
马永告诉记者,飞机飞离玉树时将越过山谷,不会向来时那样颠簸,“伤员们大部分都躺在担架上,我们最大程度保持飞机平稳,尽量减轻伤员的痛苦。”
返回太平寺军用机场,已是23时。然而,这架飞机还要连夜装载物资,第二天再次飞向玉树。
此时,太平寺军用机场外,一辆辆闪烁着顶灯的急救车排队仍集结在停机坪旁的通道上,等候着最后一架次伊尔-76运来的57名伤员和陪护。
这里,注定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17日8时14分,马永机组再次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