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徐孺只给谈得来的陈蕃下坐榻,南朝计程车大夫也特别重视他们坐的榻床,非其同类,要想与他们平起平坐是不容易的。《梁书.羊侃传》记载:有个叫张僧胤的宦官去找羊侃,羊侃不理他,说:“我床非阉人所坐!”《世说新语》也有记载:“纪僧真得幸于齐世祖,尝请曰:‘臣出自本县武吏,遭逢圣时,阶荣至此,无所须,惟就陛下乞作士大夫。’”齐世祖告诉他:这件事得去找有声望计程车大夫江学、谢瀹。于是纪僧真领旨去了江学处,他刚“登榻坐定”,江学就马上“顾命左右曰:‘移吾床远客!’”弄得纪僧真“丧气而退,以告世祖”。而齐世祖的回答却是:“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表示他也无可奈何。《宋书.张敷传》说:因为中书舍人秋当、周纠和张敷都是“同省名家”,就想去张敷处坐坐,张纠有顾虑,说:“彼若不兼容,便不如不往。”秋当却很自信,说:“吾等并已员外郎矣,何忧不得共坐?”张敷家本来预备有两张坐榻,见两人来,一阵寒暄后,竟然还是让他们受到了“既而呼左右:‘移我(床)远客’”的待遇,弄得“纠等失色而去”。
康熙时的翰林院编修杨绳武评论六朝风气说:“论者以为浮薄,败名检,伤风化,固亦有之。然予核其实,复有不可及者数事:一曰尊严家讳也,二曰矜尚门第也,三曰慎重婚姻也,四曰区别流品也,五曰主持清议也。盖当时士大夫虽祖尚玄虚,师心放达,而以名节相高,风义自矢者,咸得径行其志。”通过一句“移吾床远客!”士大夫保持了自己的一份矜持,他们在动乱时代仍然“简而不失,淡而不流”,坚持标榜一种浮薄以外的价值取向。而他们能够“咸得径行其志”,也是因为除了争权夺利、唯利是图以外,总还有一重不一样的世道人心。正如顾炎武所说,天下和国家是两个不同范畴的存在一样。顾炎武对天下和国家的解释是:“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应该不是顾炎武的原话,如果这样说的话,它的意义也是不完整的。虽然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说了:“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但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的原话却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六朝孱弱的宋、齐、梁、陈之所以能够短暂地存在,与当时士大夫们维持的那个“天下”,不是没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