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尚书遭老农奚落(图)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5-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北宋才子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算半个河南老乡。

宋祁曾做过工部尚书,这个掌管全国工交的正部级大员还有个诗人名头,成名作《玉楼春》堪称咏春词一绝:“东城渐觉风光好,鄃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其中点睛之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更是神来之笔,为他赢得了“红杏尚书”的美称。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位位尊名高的宋大官人居然曾经被一老农奚落得无地自容。

故事发生在宋仁宗时期的一个初冬,宋大人忙里偷闲想出京城走走,于是带上秘书侍从等一干人,晃晃悠悠来到开封郊外。这是个风调雨顺的年份,眼前一处处五谷丰登、安乐祥和的村景让宋祁看得心花怒放。走着走着,迎面过来一灰头土脸的老农。宋祁想,这可是深入群众体察民情的好机会,于是十分绅士地上前作揖,主动与劳动人民套起近乎:“老人家勤勉劳作,真够辛苦的啊!但是我判断,今年秋季您肯定丰收了,少则百,大则万箱。怎么样?”诗人想象力就是丰富,说出的话也夸张,又是“百”,又是“万箱”,想想看,即便收成真不错,一个靠种田养命的农夫也不至于富有到这等程度。

宋大人似乎兴致不减,随口给老农出了个小小的口试题:“或者其天幸然?其帝力然?”好收成是老天爷的保佑,还是当今皇上的恩赐呢?二选一的题型。宋祁心里清楚,对这种没文化没知识的村夫,也只能问这样一个简单易答的问题——农民老实而质朴,只懂得感恩戴德。

不料,老农听罢并不买账,先是哈哈一笑,继而正颜厉色给出一个大出宋祁意料的回答:“官人的见识太鄙陋,你根本就不懂农事!丰收靠的是自然界的春雨夏阳,更离不开农人辛勤的秋收冬藏,怎能是老天爷的保佑呢?我按时耕作,按时收获,按时缴纳国家的赋税,官吏不能占用我的生产时间,也不能强征我的剩余产品,今日丰收之乐,完全是我应该享受的,怎么能是天子的恩赐呢?我一大把年纪,天下事见得多了去了,还从未见过不劳作而指望老天降幸、不勤勉却希冀皇恩的人!”老农劈头盖脸地甩出一串“连珠炮”后,招呼也不打,径自扬长而去。

毫无思想准备的“红杏尚书”一时被老农辛辣的话语“雷”蒙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呆立在随从面前,好不狼狈。也难怪,一个堂堂的尚书大人,居然被一村夫野老像教训孙子一样当众奚落,而且噎得说不出话来,无论在谁看来也是一件极没面子的丢人事,张扬出去,够宋才子受用一阵子了。

不过别担心,我们的宋大官人毕竟是有档次、有涵养的状元级知识分子,这件事并没有让他耿耿于怀,而是让他真真切切认识了当代普通农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于是,感触良多的他回到家后,立即展纸磨墨,不带任何偏见把此番遭遇用自己擅长的文字如实记录下来,篇名就叫《录田父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