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美国
类别:舰艇 航空母舰
型号:尼米兹
图片:
发展过程
美军战后建造的第一级重型航空母舰。该级舰母于 1968 年开始建造 , 目前已有 8 艘在役 , 一艘即将服役。主要用于争夺制海权和作战海域制空权,攻击海上、 陆上目标,支援两栖作战和实施战略威慑等,是美国海军当前和下世纪的主力水面战舰。
性能特点:
①动力系统先进,适航性能优异。反应堆的堆芯寿命为 13-15 年 , 更换一次燃料可航行 80 ~ 100 万海里。可在海上停留数月不需补给,自持力较强。 1979 年伊朗人质危机时 , “尼米兹”号航母在 2 艘核动力巡洋舰的护卫下 , 创造了海上连续活动 110 天的纪录。
②结构密封,具有极高的生存能力。它采用封闭式飞行甲板,机库以下的舰体为整体密封结构,从双层舰底至机库甲板间分为 8 层 , 并设置有多道横向水密舱壁。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损的航空母舰中 70% 被鱼雷或鱼雷与炸弹击沉 , “尼米兹”级水下防护能力较强 , 舰体两舷水下部分各设有 5 道能承受 300 公斤普通炸弹爆炸的防雷隔舱 , 全舰水线以下共有 2000 多个水密舱段。即使少部分舱室进水, 航母仍不会沉没。“尼米兹”首次装备了抗击导弹攻击的弹库保护系。两舷各有 64 毫米“凯拉夫”装甲防护层。此外,飞行甲板上的各升降机开口都设有可防止核辐射、生物和化学污染泄入的密封门。
③控制范围大,作战能力强。其舰载机可控制 600-1000 千米海域和空域。能以 30 节的持续航速 , 一昼夜航行约 700 海里。能远离基地,迅速到达世界任一海域执行作战任务。能装约 10000 吨 JP-5 型航空燃油 , 若按每架飞机每天出动 2 次计算 , 能够保障一个航空联队连续作战 16 天。与美国现役其他航母相比,“尼米兹”级舰母的弹药装载量高出 2-3倍,最大可达到 3000 吨。 一个“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能力,超过了 1944 年美参加菲律宾海战的第 58 特混舰队的能力 , 而后者包括各类航母 15 艘和舰载机 965 架。
④用途广,可综合执行攻击和反潜作战。自第 3 艘“卡尔·文森”号起 , 装备了新型的反潜控制中心和相应的一系列反潜设施 , 成为第一型能综合执行攻击 ( 制海、制空 ) 和反潜作战的多用途航母。
主要改型:
同型舰 9 艘,8 艘在役,1 艘在建。
尼米兹号 CVN-68 1975 年服役
艾森豪威尔号 CVN-69 1977 年服役
卡尔·文森号 CVN-70 1982 年服役
罗斯福号 CVN-71 1986 年服役
亚伯拉罕·林肯 CVN-72 1989 年服役
乔治·华盛顿号 CVN-73 1992 年服役
约翰·斯滕尼斯号CVN-74 1995 年服役
杜鲁门号 CVN-75 1998 年服役
里根号 CVN-76 预计 2002 年服役
基本数据:
标准 / 满载排水量 81600/91490 吨
长×宽×吃水 332.9 × 40.8 × 11.3米
巡航 / 最大速度 30/33节
飞行甲板 ( 长×宽 ) 332.9( 全长 ),237( 斜角 ) × 76.8米
动力装置 4 ×燃气轮机 ,2 × A4W/AIG 反应堆 4 ×应急发电机 , 总功率 280000 马力
自持力 6 天(航空煤油)
继航力 80-100 万海里
人员 3184
直升机 6 ×海王 ( 海鹰 )
固定翼飞机 20 × F-14,20 × F/A-18,20 × A-6(正被F/A-18取代) 10 × S-36 × EA-6B5 × E-2C
导弹 3 × 8 联 MK-29 北约海麻雀
火炮 4 × 6 管 20 毫米密集阵武器系统
雷达 SPS-48E 三坐标 SPS-49 对空 SPS-67V 对海6 × MK-95 火控
电子战 红外箔条、雷达告警与干扰、鱼雷防御系统
导航 塔康
指挥 海军战术指挥系统、先进作战指挥系统、卫星通信系统
作战运用: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参加了伊朗人质危机、海湾冲突和海湾战争。
1980 年 4 月,伊朗人质危机爆发后 , 尼米兹号等航空母舰进入伊朗附近水域, 24 日从尼米兹号起飞了 8 架大型 RH-53, 会同从境外起飞的 6 架 C-130 进入伊朗解救人质 , 由于直升机与运输机相撞 , 行动失败。
1981 年 8 月 , 尼米兹号进入距利比亚海岸 111 千米的锡德拉湾。 19 日 , 利比亚出动 2 架苏 -22 飞向美舰海域 , 尼米兹舰载 E-2C 发现后引导 F-14 截击 , 经 1 分钟战斗,击落苏- 22 飞机 2 架。
海湾战争中,罗斯福号进入红海海域和波斯湾,对伊进行封锁并出动舰载机打击伊纵深目标,与其它舰只一起,击毁伊军舰艇 57 艘 , 重创 16 艘 , 摧毁或重创陆上目标数十个 , 舰载机每昼夜起飞 150 余架次 , 创造了空前纪录。
卡尔·文森号参加了“沙漠之狐”行动,并出动舰载机对伊拉克境内目标进行了突击。
罗斯福号航空母航于 1999 年 4 月进入地中海、接替企业号,对南联盟实施威慑,科索沃战争中,出动舰载机对南境内目标实施了空袭。
识别特征:
①舷号: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在甲板前方和岛式上层建筑一侧有醒目舷号、 68-75 为尼米兹级舰。
②岛式上层建筑位于舰体右侧,正面尺寸较窄、两侧较大,上部较宽、下部较窄,在上下结合部,左右宽度不一,右侧较宽,主岛后方有网架结构天线基座,高度低于主岛,顶部有对空搜索雷达的弧形网架天线。
③舰体庞大,甲板平直,直、斜两用,封闭式舰艏。
④ 20 毫米密集阵武器系统位于舰体前部两舷突出平台上 , 舰艉左舷和后部平台上 , 早期 3 座 ( 舰体后部为 1 座 ), 后期 4 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