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野战炊事需隐蔽伪装加机动 以规避卫星侦察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7-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该分部准备展开野战条件下炊事技能比武。孙华伟摄

“前线需要150人餐份饭菜,立即组织热食保障!”

本报兰州7月8日电 马亚军 本报记者 李秦卫: 一声令下,兰州军区联勤某分部野战条件下炊事技能比武随即展开。

展开迷彩顶篷、隐蔽快速点火、迅速加工原料、侦察附近“敌情”……记者在现场看到,第二组炊事挂车上的4人分工明确,动作麻利,淡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外面却看不到一丝黑烟。

从远处望来,经过伪装的炊事挂车与附近的地形地物融为一体。“现代战争发现即意味着摧毁,战场饮食保障要做到天上看不见、地上难发现,太难啦!”组长郑兴福告诉记者。

果不其然,情况说来就来。

“一小股‘敌人’正向你方隐蔽机动,迅速转移!”米刚下锅不到10分钟,突如其来的“敌情”迫使比武人员立即转移阵地。“停止作业,保持加工程序,消除车辙等痕迹,火速向第二阵地进发。”

这时,只见炊事员袁修胜和李坤明迅速收合支架、装载炊具,炊事员黄亚斌也与运输车驾驶员相互配合,调整车位。不到5分钟,他们就完成了炊事挂车的临时撤收,跳进车厢疾驰而去。

战车飞奔,该分部领导在车上告诉记者:“平时做好大锅菜并不难,但要让大锅菜真正上战场,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夫。”

前年6月,该分部炊事分队因不懂隐蔽导致在演练中“全军覆没”。既闻饭香味,也闻硝烟味。

从此,他们知耻而后勇,组织炊事员学习军事地形、水文气象、隐蔽伪装等与战时饮食保障密切相关的军事知识,上了战场懂得卫星过顶规避、防红外侦察。

半小时后,“敌情”解除,炊事员跳下车,迅速展开作业。

“过去每台炊事挂车不是5个人操作吗?你们咋少一人?”面对记者的疑惑,该分部供应处周笃诚处长指着一个长约半米的铁箱子说:“有它,比多一个人还管用呢。”

这个铁箱子叫炊事车给养单元全自动电动充气装置,是他们组织人员研制成功的,体积小、无噪音、充气均匀。

“加工完毕,准备前送!”此时,缕缕饭香飘来,郑兴福等人熟练地把做好的红烧肉、香菇炒肉片、素炒菜心、土豆丝和米饭分装在饭盒子里,迅速送往“前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