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军40师步兵118团某连战斗中

陆军40师步兵118团某连誓师

陆军40师步兵118团某连战斗中
引子
1984年4月28日对于我们所有参战人员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被越军霸占的老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一天有228名战友的鲜血染红了老山主峰,他们永远定格在十八、九岁,他们唱着生命的挽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曾经热爱的这片故土。他们化作土丘一堆翘首期盼着他们的战友、他们的亲人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为他们添一把新土,他们带着对生活的无限憧憬,对亲人的无限思念血染疆场!
收复老山当属头功的应该是118团一营全体官兵。
第一章 特殊使命
一架军用直升飞机发出刺耳的尖叫声从昆明起飞,飞机腹部下闪烁的红灯仿佛是警车拉响的警笛。飞机掠过万寿山,阳宗海钻入云端,载着军区保卫部、检察院、法院部门的罗处长一行三人飞往老山战区,去执行一项特别的任务,奉命逮捕一个“贻误战机”的罪犯。
罗处长心里很不平静,这是去执行一项特殊使命,军区首长谢振华亲自下达命令,并派专机直达老山战区,这在军区战史上还是首次。光这一点去抓的“罪犯”就该枪毙了。
逮捕证上写的清清楚楚,向坤山犯有军人违反职责罪,根据中华人名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第xxx条规定,由本部工作人员罗辉金、雷义德等人实施抓捕……
一张白纸黑字的逮捕证,一副锃亮的手铐,和血与火的战场是那样的不协调,但是它又是一种有机的联系。在古往今来的战争中总是有人立功受奖,得到升迁;有人牺牲殉国,壮怀激烈;有人贪生怕死,畏缩不前;有人指挥失误,有人在执行命令上贻误战机……
飞机升入白色的云层,被强大的气流冲击得剧烈颠簸起来。坐在舷窗旁边的罗处长,用安全带把自己扣紧在座位上,他慢慢地打开笔记本,随即有合上了。因为他对记录在案的这段文字已经倒背如流;
向坤山,男,汉族,系河南省光山县人。中专文化程度,1953年1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1971年1月入党,历任步兵41师123团战士,班长、排长、团司令作训股长。后调任14军教导队训练处长、14军作训处副团职参谋,1983年11月调任40师118团副团长,行政21级。
1984年4月28日,向坤山率领118团1营受命完成老山穿插作战任务。……“在作战中向坤山违抗军令,遗弃伤员,畏缩不前……致使一营基本没有完成当天的作战任务……”
1983年11月29日,14军党委发出一道命令:命令作训处副团职参谋向坤山为步兵118团副团长。向坤山恰好是在该团接到收复老山的作战任务,部队正忙于战前练兵之时匆匆下部队任职,可谓受命于危难之时。
军机关里有人议论纷纷:
“弄得好,一仗下来,把个副字去掉,弄不好,连个小命也要搭进去!”
“这叫下放劳动!不,叫下放打仗吧!”
向坤山也感到突然,他要去找军长刘子波问个明白。这天正巧军长刘子波有事来作训处。
向坤山问军首长:“你们为啥不事先征求一下我的意见?”
“征求意见怕你不干,下了命令再说,生米做成熟饭,不去也得去。”军长刘子波回答得真实,痛快。停顿了一下,军长刘子波又对向坤山说;“你是不是觉得没有提拔,有点不满意?一个高小生,还想提拔,你又不是不知道当前的政策。”向坤山感到心里很不平静,心里问:“文凭,文凭!打仗要不要文凭?拼命要不要文凭?”
“领导上用你是你军事指挥上还不错,要不是你七九年那一仗打得好,还轮不着你去这个主攻团哩!”首长要走,“好啦!好拉!我还忙呢。”走到门口,首长又回过头来对向坤山说,“不会让你当一辈子副团长,仗打好了哂什么都好说!”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只是觉得上级的命令太突然了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官不熟悉兵,兵不了解官,打起仗来是要吃亏的!几天以后他就从军部开远赶往118团任职报到去了。
新官上任,一般情况下开个欢迎会,主要负责人介绍一下基本情况,以便已后好开展工作,但是由于军情紧急,在向坤山报到的第二天一早团长刘永新、参谋长扬工力便约着这位新到任的副团长向坤山跨上马背迎着凛冽的寒风冲出营门直奔农场。
二、三、九连正在这里进行单兵射击训练,团长刘永新想让刚到任的向副团长了解一下部队的战斗素养,但是由于组织不够严密,秩序有些混乱,团长刘永新大发雷霆。向坤山深深感到这只部队尽管久负盛名,但是还必须从严治军,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否则打起仗来会吃大亏的。
练兵的生活是艰苦紧张的,不管是风雨交加还是烈日当空,也照样在泥水里,在荆棘丛林中摸爬滚打。
这天他到三连检查训练情况,连长递过来一只半自动步枪;“请首长做个示范给咱看看!”
看来这个营来头不小呀!
……这个营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百团大战,在解放战争的上党战役中歼敌数千人,活捉了敌中将炮兵司令胡山余,淮海战役中阻击黄维兵团于双堆集一线,给敌人以重创,为全歼黄伯滔兵团立下战功。在七九年对越自卫反击中一营奉命担任老街的主攻任务,连克13个高地,率先攻入老街市区,歼敌295人,缴获大炮10门、各种枪只267只,军用汽车9辆,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营“光荣称号。干部战士不仅有敢啃硬骨头精神,同时也悄悄隐藏着一股傲气。新来一营抓工作的人没有两下子是不行的。
其实他们并不了解这位新来的团副也是从血与火的战场上拼搏出来的一员骁将。七九年对越作战时,向坤山任123团司令部作训股长,和担负穿插任务的三营一起行动,当部队快到17号高地时,遇到二百米宽的开阔地,部队被高地上敌人猛烈的炮火压得抬不起头来。情况万分紧急,他提起枪猛然向高地冲了过去,刚冲到一棵大树旁,敌人一连串的高射机枪子弹射了过来,子弹插进了离他只有十厘米的树干上。他镇静了一下又继续利用地形地物冲到了距离敌人很近的散兵坑里观察敌情,然后指挥部队正面牵制,右翼突破,利用敌人炮火准备的瞬间,很快占领了这个高地。为全歼孟康守敌立下了汗马功劳。
……向坤山不慌不忙端起枪,只来了个腰枪,“哒、哒、哒”几个点射,两个半身靶就应声倒下了。队伍里一片惊叹声,三连长服了,三连的战士们服了。接着是亚热带丛林穿插,雷区突破,步炮协同等一系列的训练,向坤山和战士们打成一片用汗水赢得了一营干部战士们的爱戴。
第二章 作战任务
1984年刚刚过了春节,部队便接到了上级的作战命令,40师118团全体将士向云南前线麻栗坡开进。部队经过三个晚上的摩托化开进到达了麻栗坡县的南温河一线,这里离国境线只有几十公里路程了。能够清楚地听到国境线那边的炮声,可以看到公路上边防团运送伤员和弹药,国境上后撤的边民,战争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了。
这天,一营的战士们集合时照例放声高歌:“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练、练、练手中枪、刺刀手榴弹……”
突然营部的电话铃响个不停,营长刘年光拿起电话原来是团部值班室的电话:通知一营连以上干部到团部开紧急会议。
干部们刚到团部就见到军长刘子波带着严肃的表情站在会议室门口,对教导员陆豪说:“哬!你们一营的士气还是蛮足的吗?唱歌像打雷,震得电话机瓮瓮响,给你们打电话都听不着呀!“向坤山副团长走在后面刚要抬手敬礼,军长刘子波拉住了他的胳膊说:“赶快进作战室吧!”
军长快步走到临时堆起的沙盘前对大家说:“这个沙盘只能是概略地表明地形地貌,比例准不准?我看地图倒是可靠一些,你们还是多看看地图。”首长一台头看到了气喘吁吁的营长刘年光。
刘年光浑身没有一点干的地方,他带领一个小分队刚刚从前沿侦察回来。首长让刘年光和向坤山坐在一起。向坤山掏出大重九烟来递给刘年光,随后又给每一个会抽烟的人仍去一支。有的挤挤眼向他作个鬼脸,有的该他举手打个招呼。军长想这个向坤山真不简单,刚来没几天就能和大家打成一片。
军长刘子波用教鞭指着沙盘说:“今天开会,是要确定给你们营的作战方案。我个人的想法对不对还要听你们的意见。”
军长让118团参谋长杨工力宣读作战命令。
“118团第一营的作战任务是,部队利用夜暗隐蔽在马嘿东南侧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在80号高地和59号高地之间,沿79号高地1214高地、78号高地秘密向76号高地、1072号高地,歼灭该地区之敌。而后,以一部分兵力在1072号高地形成对968高地方向正面,阻敌增援。营主力继续沿49号高地、48号高地向50高地和老山主峰方向发起进攻。配合团主力全歼老山地区之敌。攻占老山后,迅速在48号高地、76号高地、1072高地、44号高地地域组织防御,抗敌反扑,固守阵地……”
军长审视着大家说:“给你们营的任务是重了点,不过,三营是老山左翼攻击营,二营是右翼攻击营,今天把你们请来,就是听听大家的意见。”
会场里鸦雀无声,没有人说话,师长刘昌友等几位师里面来的领导觉得这与他们的想法不太一致。原在部队开进边境前,师长刘昌友,师政委陈培忠就对团里原来的作战方案表示支持。现在军首长这样决定,他们也不便多说什么。
军首长对大家说说:“你们不说还是我来说吧!你们师里原来决定你们营从80号、81号高地之间穿插,现在是我决定把这个位置提高400米。”
提高四百米,等于把本来从山坡脚下的穿插路线升到山坡上。意味着要通过三个峡谷,翻越四道山梁,在那片长满青藤、热带乔木以及竹林、荆棘的原始森林里穿行,虽然隐蔽,保密效果也不错,可是一路上尽是天然的险阻(敌人的火炮袭击还没有计算在内)。战士们的体力吃的消吗?各连能否穿插到位?
大家都在思索着,屋里静悄悄的,谁都知道,这时发言,必须慎之又慎,事关战斗的成败大局啊!
军长刘子波不喜欢这种令人窒息的沉默。他用教鞭轻轻敲打着沙盘,进一步向这些团长、营长、连长解释:“把穿插路线的位置向前推进四百米有两条好处,一是这里坡陡林密,便于隐蔽;二是据说坡上有条羊肠小道,中越关系恶化后,十多年没有走了,敌人虽然狡猾,也不会料到我方会从此地穿插。糟糕的是大山里无路可走,部队体力消耗较大。我们要利用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
“杨工力,你看这样行不行?”
团参谋长正在拿着相机从这个角度到那个角度拍照,想留一些历史性画面,他忘了他的职务,现在开的是军事会议。
“这个嘛,我们向副团长最有发言权。他从军作训处下来,以前有在军教导队当过训练处长,这一次是他带一营穿插,应该请他先讲。”
向坤山站起来说道:“我认为一营的穿插路线,两面受敌,如果敌人早有准备,那等于我们自己钻进口袋里挨打。”
会场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军长刘子波问向坤山:“那你说咋办?”
向坤山接着回答道:“依我看不如改变穿插路线,从老山右侧绥土方一带穿插,优点是一,路近、二、障碍物少,而且不用过箐沟,爬山脊。问题是对方在这里埋设了地雷,容易暴露我军企图,另外这里有敌人一个连的兵力把守。”
刘子波军长说:“所以不能这么办。”
一时间向坤山也说不出既要按照自己意见选择这条路线更好的理由说服首长。
团参谋长说:“我们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现在请军长作指示。”
军长望着大家说:“我不想多讲了,只要把穿插时间定下来。我有个打算,28日凌晨两点半穿插分队开始行动,五点半穿插到位,你们看怎么样?”
又是大眼瞪小眼,没有人回答。
团长提高嗓子问大家;“大家看有没有意见?”
屋内一片沉默寂静。
军长微笑着望着大家说:“既然没有什么意见就这么定了。”
突然有人站起来说:“我有意见!”军长用指头敲着桌子说:“讲呀!刘营长!”
刘年光胸脯一挺,先尽力镇定情绪,然后才说:“我们营的穿插任务和穿插时间,用不着下面操心,军首长规定得很明确了。”
军长一时间弄不明白一营长的话意。
刘年光接着说:“老实说,这次任务,我们营从上到下都没有数,所以营党委开了五次会议,我和顿景田副营长还带领小分队做过抵近侦察。我们建议从80号高地、81号高地之间穿插,那里只有草丛,便于行动,师里也同意了。现在首长把穿插路线提高四百米,穿那种原始森林,坡陡谷深,我个人认为……”他看看向坤山,感到了目光的鼓励。“上级把穿插时间再延长到七个小时也不够用。”
“什么?七小时?这哪像英雄营?提前行动这么多时间,万一走漏了风声,那就全盘皆输。”
刘营长接着补充说:“我们尽量走的隐蔽些,但是,没有七个小时是不行的,我这还不把以意外情况估计在内。”
刘军长想:这是你刘年光吗、是在七九年作战中首先拿下老街的口子--小曹的那个突击队队长刘年光吗?是那个被群众抗在肩上,走了一个文山城,还上了电影,全国家喻户晓的一等功臣刘年光吗?那时,部队正准备组织向老街发起冲锋,遭到了小曹方向敌人的火力封锁,几次冲锋都失败了。一连副连长刘年光全身挂满手榴弹,带着一个突击组向上冲,他们分两批轮番投弹,炸的敌人鬼哭狼嚎,死伤惨重。战后,上级给刘年光记了一等功,可是现在他……军长疑惑不解了。
军长接着问谁带尖刀连?一营副营长顿景田马上站起来:“报告首长!我带尖刀连。”
“给你三个小时能不能穿插到位?”
“可以,但是,怎样才算穿插到位?”
军长拍了一下桌子:“我看时间够用了,高地打不下你们负责,时间不够我负责!”
顿景田问:“给我什么保障?”
团参谋长答:“给你们一个侦察班。”他见刘年光还想说什么,急忙阻止:“既然首长这么定了,我看就不要讨价还价了。”
向坤山站起来说:“怎么叫讨价还价?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为什么不听一听臭皮匠的话,连古人都懂得'取智于下士,'而我们的高级……”他发现自己说漏了嘴,立刻来了个急刹车。
团长说:“别把今天会议的性质弄错了。”
军长接着说:“让他把话说完。”
向坤山接着说:“一个高级指挥员如果真有诸葛亮的本事,何必还要下级指挥员一起来讨论!还要机智勇敢的战士干什么?用机器人打仗不就得了?既然组成我们军队的不是机器人,那就要调动各级指挥员的积极性,固守的东西只能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这话谁都懂,可是首长你?”
军长没有好气的说:“还有没有?”
向坤山掏出一支烟,点燃后猛吸了一口“完了!”他脸色紫涨,肌肉抖动,他等着军长的臭骂。
可是军长表现的异常有修养:“没有就散会!”
向坤山跨出门槛的一刹那,军长叫住了他:“上级让你带一营去打穿插,你可要对一营负责呀!”向坤山点点头。事后,他越想越后悔,我在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既然首长没有更改穿插路线和时间的意思,我有何必去伤精费神去讲那一通呀!
第三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
4月26日。
老山炮击作战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天了,敌我双方在炮战中均有伤亡。战争的硝烟味越来越浓,这些天来战士们天天都要进行野外战术训练,总攻的时间也未期不远了。天空中的濛濛细雨和浓雾笼罩着南疆边关。这天上午一辆北京212军用吉普车沿着泥泞的山路驰往118团1营驻地,车还没有停稳,师作战科的参谋便从车上跳了下来。他将一份绝密文件《老山作战命令》送到一营营部。
当天,一营就召开了誓师大会,战士们情绪高昂,向坤山在大会上鼓舞大家,“抛头颅,洒热血,誓死完成上级交给一营的穿插任务!冲锋在前,英勇作战,将老山夺回交给祖国人民!”
这天,各连队的炊事班都在竭尽全力购买肉食为连队改善伙食。干部战士会抽烟的,也都买了过虑嘴的烟抽了起来,命都不要了还要钱干什么?大家心里谁都明白,也许这是最后一次会餐了,一次为了告别的聚会。战争哪能没有死伤?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战斗伤亡的会是那么的惨重?出征前,他站在坑道里,望着乳白色的浓雾中忽闪忽现的队伍,兴奋地举起盛着白酒的水壶:
“为一营伤员、烈士,为所有在收复老山战斗中负伤、牺牲的军人、民兵干杯!”
他弯下腰,把第一口酒洒在山地上,战士们也跟着他泼出一口酒。浓雾里飘散着厚厚的酒香。
“为一营恢复名声,干!”
战士们仰起脖颈,咕咚咚一口,恨不能吞下一条河。
“为歼灭侵略者,守好老山,干!”
弹药库前,是一片雷场,压发雷、绊雷、防步兵雷……密密麻麻,有的埋在土里,有的露在地上,象一群狰狞的怪物。
走在前头的向坤山命令工兵班排雷,步兵班作掩护。
如果踩响了雷,暴露了企图,就会前功尽弃。向坤山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把道路仔细察看了一遍,才让战士们一个一个地通过。
快接近弹药库时,向坤山让二排长带着三名战士神不知鬼不觉地运动到仓库东南侧,用微声冲锋枪干掉越军哨兵,然后监视着正在熟睡的一个班的守敌。
他带领战士们潜入仓库,运出火箭弹,迫击炮弹各三十箱,其它弹药三十余箱,高机弹二百万余发。
轰隆隆……弹药库引爆了,火光冲天,噼哩啪啦地响个不停,只见熊熊大火中的仓库四分五裂,一块块燃烧的木板跌落下来,房屋的家架象烧红的输电铁塔一样熠熠闪亮。
在弹药库爆炸的同时,二排长他们也干净利索地干掉了那个班的守敌。
敌军指挥部发现弹药库被炸,调动炮火袭来,但为时已晚,向坤山已带领全部人员返回阵地,无一伤亡。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还把向坤山称作“老山瓦尔特”。
然而,在上级的通报嘉奖中,甚至在把这次战斗作为光辉战例往总部报的材料中,都找不到向坤山的名字。
所以,他们的英雄业迹,也和弹药库一起炸“掉”了!
第十三章 尾声
1984年8月3日,我们部队经过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浴血奋战,歼敌四千余众,我部共有五百多名将士血染疆场,魂撒老山,安葬在麻栗坡磨山烈士陵园。从4月2日炮击作战开始,到4月28日的攻坚作战,再到7月12日抗击越军加强师级规模的防御作战,四个多月的不断交锋,我们终于战胜了死亡,从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经受住了战争的严俊考验,部队在马关一线休整待命,总结经验,评功论赏。
我们在作战之前做战前动员的时侯宣布了立功的标准。而在战后评功的时侯却下达了立功指标。一线连队按百分之三十立功,二线连队按百分之十立功。干部让战士,轻伤员让重伤员,重伤员让烈士,而且一营牺牲的烈士更多。所以一营立功的人员就更少了。我们部队对立功的名额卡的过死,反映了部队立功的高标准,但是却不能如实反映干部、战士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某些领导的官僚主义作风把我们参战人员害的太惨了。我们连队由于指导员与副指导员立功观点不一致造成25年后矛盾得不到化解。我们电台战士谷玉双于1984年7月13日当师前指曼棍遭敌炮击时,当时正与河北定县一起入伍的战友齐英坡在蓝球场凉衣服,突然一发炮弹打了过来在附近爆炸,紧接着一群炮弹纷至踏来,爆炸声响彻山谷,弹片横飞。大家纷纷向防空洞跑去躲避炮击,齐英坡一回头不见了谷玉双,赶紧回去寻找,发现谷玉双怀抱电台从机房跑了出来,齐英坡狠狠地跺了谷玉双一脚,并对他说:“这时候命都不要了!你还要电台!”谷玉双说:“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他视电台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种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而由于立功名额的限制没有立功给他造成了终身的遗憾。齐英坡现在提起这件事还是潸然泪下,他觉得对不起战友谷玉双。我觉得是我们的某些官僚领导对不起我们的战士们!
向坤山没有立功,刘年光、陆豪也没有立功。不但没有立功还背了处分。
一天,E首长来团里检查工作,恰巧遇见向坤山,就问了一句话:“这段时间,有什么想法吗?”
“首长,说我们营指不往前靠,说部队不打1072高地……可是,你要明白……”向坤山又一次驳斥了上面提出的那些问题,说得头头是道。
“我不是问你这个!”E首长可不愿再提这事。
向坤山清楚地意识到,老山作战,他和E之间已经有了无法跨越的鸿沟,于是,不假思索地说:“明白了。信得过我,组织上给些工作干,不然,就让我去补习文化。”
“可以。”E回答得很干脆。
向坤山补了八个月的文化,回来又没事干了。
“政策不落实,哪来的工作干?”有人提醒他。
他猛然醒悟,于是,开始为落实政策奔走。从师到军,从军到军区,找首长,找纪委……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队参战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清晰。于是,上级又重新决定:恢复向坤山副团长职务,但,还是要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刘年光、陆豪也恢复了职务,同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向坤山又继续申诉。八六年八月,上级又决定,把给他的记过处分,改为严重警告处分。刘年光、陆豪的处分也降了一等,成了“警告”。还上诉吗?又有人提醒他。
算了吧!带个尾巴就暂时带着吧!忍了吧,还得给E首长他们留个台阶,人家有的还在位呢!还要奔前程呢!向坤山想了想,比比已经牺牲的战友,自已很不错啦!
打了四个月的仗,落实了两次的政策。奇怪吗?不奇怪!历史是滔滔东去的黄河,而黄河却浑浊得裹携着大量的泥沙,需要随着时间的进程归入大海之后才能澄清。两年够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