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洲到苏州――肯尼亚女孩的中国结
2005-07-06
张衡 高岩
600年前郑和从太仓刘家港启程,开始了震惊世界的航海壮举。600年后,当年的起锚地―――太仓打造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以招商引资、商贸旅游为主的“郑和航海节”。与当年船队浩浩荡荡出海时的盛况一样,太仓再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而与此同时,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在非洲一个村落里默默成长起来的女孩也开始为媒体广泛关注,她的名字叫姆瓦玛卡?夏瑞福。为了一个久远的中国情结,她今天来到了太仓,希望在这里能寻找到祖先的遗迹。
一个古老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艘来自中国的大船,船上装满了财宝。当船只航行至小岛附近时,突然遇上了海难,只有二十多名水手得以生还。他们爬上了海滩,来到了美丽的帕泰岛上。他们历经千辛来到了有人居住的地方,村民们对他们十分好奇,不敢接纳他们。当时岛上有一条凶恶的巨蟒,不断对岛上的居民造成危害。为了取得村民们的信任,水手们决定为当地村民除害。经过挑选,两名悍的水手担当了除害重任。他们找来了两只牛犊作为诱饵,守候了三天三夜后终于将巨蟒引了出来,一番惨烈的厮杀后,巨蟒最终被降服。从此这些聪明而勇敢的水手便成为了当地村民心中的英雄,并开辟了一块地方供他们居住。许多年以后这些中国水手便在这里生根发芽,一个‘上加村’开始形成。此后,上加村经历了战火、瘟疫,村里的人逐渐迁移,直到现在的西尤村。”
今年19岁的姆瓦玛卡?夏瑞福从小就在西尤村长大,当她开始懂事的时候外婆便开始讲各种各样的故事给她听,而其中一个关于中国水手的故事却是最让她感到好奇而亲切的。因为她从外婆那里得知,自己就是中国水手的后裔。就在昨天,记者在南京见到了这位来自非洲的女孩,和她一起前来中国的还有一位是肯尼亚马林迪市的市长。女孩留着整齐的长发、有着浅黑的肤色和亚洲人特有的面部轮廓,与身边的这位市长比起来,女孩看起来总不像是一个“地道”的非洲人。
一个神秘的村落
从前年开始,国外的一些媒体已经开始报道一个名叫西尤村的地方,这个位于肯尼亚拉穆群岛之一的帕泰岛上的村庄,因为一些文物的出土而备受关注。这个村庄位于非洲东海岸附近的小岛之上,但一些考古工作者却意外地从该岛上发现了大批明代瓷器。在距离中国数千公里以外的一个非洲小岛上怎会有如此之多的明代瓷器出土?一些久远的史料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据史料记载,郑和第四次航海时船队曾到达位于非洲东海岸的麻林国(今肯尼亚马林迪市地区),使团给麻林国国王带去了大批珍贵的瓷器、丝绸及茶叶。在使团返回中国时,麻林国使节也随船来到当时的明朝进行回礼,随船使节还为皇帝带上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只长颈鹿。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史书上对这一节有很详细的记载:明朝都城所在地,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城里万人空巷,百姓争看这只稀有的动物。在非洲当地的土著语言中,长颈鹿的发音是“基林”,与神话传说中的麒麟发音类似。因此当时的百姓便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那只瑞兽,这也因此传为了一段佳话。
郑和船队第五次出海时将这些使节带回故乡,而据传说就在距离帕泰岛不到三十海里的地方,一艘船只遇上了海难,船上随行人员几乎全都葬身海底,只有二十多名水手得以逃生。根据这段记载,后来的考古人员在这处海域中发现了这只沉船,并在沉船上打捞出了大量的明代瓷器。而据岛上居民的口口相传,麻林国的使节去了中国后一去不复返了。这也恰恰验证了这个传说的真实性,不同的是,使节并未死在中国,而是在海难中一同葬身海底了。
从去年3月份开始,南京电视台专题部的吴建宁主任带领着他的摄制组开始了纪录片《郑和下西洋》的拍摄,这个由北京中华文化发展中心以及南京市委、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曾远涉国内18个省市、地区以及17个国家,最远曾到达西尤村。在那里,他们发现这个村子很中国:几乎每个村民家中都收藏着一些明代瓷器或是碎片;村里的打铁铺除了铁匠是个地道的非洲人外,使用的工具、打铁的方式都与中国古代的工匠如出一辙;与当地土著圆柱形的墓葬不同的是,中国水手后裔的墓葬都是富有传统特色的包子形;村民们都能说上一段关于中国水手的古老传说……但更让他们感到亲切的是,村里还有一户中国水手的后裔家庭,也就是姆瓦玛卡?夏瑞福的家。
如今《郑和下西洋》业已杀青并于前天在南京举行了首映仪式。昨天在南京,姆瓦玛卡?夏瑞福在参加了首映仪式后,又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中山陵。其间,吴建宁向记者道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经历。
一个非洲的华裔
在西尤村开始为国际媒体广泛关注的时候,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接到一封来自西尤村一名女孩的信,信中讲述了关于她家族的一段故事,同时她还向大使馆表达了一个心愿,她想来中国看看,并想在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完成学业。写这封信的女孩正是姆瓦玛卡?夏瑞福,在家人的鼓励下她给大使馆写下了这封信,为的是圆一个孩时便有的中国梦。
出于对女孩的负责,去年开始大使馆与当地考古人员组成了一个调查组对西尤村进行了两次调查,最终确认姆瓦玛卡?夏瑞福一家是岛上唯一一个中国后裔家庭。调查结果显示,此前岛上曾经有过不少中国后裔,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后裔都迁往他处,如今大部分生活在非洲东海岸。去年12月郭崇立大使特地前往西尤村看望了姆瓦玛卡?夏瑞福一家,并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了调查结果。
从这一天起,姆瓦玛卡?夏瑞福这个名字便与中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而那个孩时的童话也逐渐清晰了起来。因此当《郑和下西洋》摄制组成员出现在她面前时,她脸上扬起了亲切的笑容。拍摄期间,吴建宁在姆瓦玛卡?夏瑞福家中呆了整整一天,他们用简单的英语交流,但或许是一脉相承的缘故,这种交流显得尤为默契。在姆瓦玛卡?夏瑞福家中,他们看到了一只青花瓷碗,据姆瓦玛卡?夏瑞福讲,这是从很久以前就传下来的。相处的时光十分融洽,而临别的情景同样令人感动。在送别吴建宁他们时,姆瓦玛卡?夏瑞福眼眶中泪珠晶莹。这一刻被永久地记录在了摄像机镜头里,作为一种血脉相连的印证。
如今姆瓦玛卡?夏瑞福可以自豪地对每一个同伴说起她的中国祖先来了,已经高中毕业的她梦想着有一天可以来中国上大学,她曾经告诉过别人,自己最想学的就是祖先传下来的中医学。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现在姆瓦玛卡?夏瑞福的梦想已成为了现实,她如愿获得了中国教育部特批的公费留学名额。
今天姆瓦玛卡?夏瑞福就站在当年船队起锚的地方。遥遥相望,她是否能看到彼岸的故乡,是否能想像得到早在600年前,遥远的中国和非洲之间就已经血脉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