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参演军舰发射反舰导弹。新华社发。
解放军PHL03式远程火箭炮齐射
中国必须保持“和平半径”
聚焦我军7月密集军演 本刊专访海军军事研究所研究员李杰——
7月份,中国军方先后在东海、黄海、南海地区密集举行一系列演习,内容涉及实战背景下的对抗、保障、支援等。这一系列演习和7月底美韩军演形成微妙对照。中国军队连续进行的多次区域性、军种性军演,其密集程度为历年来少见,军演见报的频率大大高于往年。
中国军队如此密集军演,背后折射出什么样的周边形势?几次军演有哪些前所未有的特点?军演背后我国的战略意图何在?
解读:数个“第一”与“之最”
《齐鲁周刊》:7月中旬,中国在黄海进行首次战时军事交通应急保障演练,采用战时铁路轮渡装载,在中国军事交通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次演习的目的是什么?释放出什么信号?
李杰:此次代号为“交战─2010”的应急保障演练7月18日在烟台某码头铁路轮渡火车装载舱举行。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接到“我军海上输送船队在航行途中遭受敌方远程攻击,急需紧急救援”的指令后,立即派出四架救助飞机、四艘救助船等救助力量,全速奔赴现场。
此次军地联合演练旨在加强自身国防力量。一般民用主要陆上、水上、空中相关设施装备,都需适应军用标准,路宽、路面和码头能否适应武器装备需要都有相应规定。黄海地区码头、水文数据也需要军地两方面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以备战时需要。
中国这两次军演发出强烈的信号很明晰,国力的提升不可遏阻,靠近也不行,此次军地联合演练是检验国防动员能力、是针对战时应急情况的战备演练,也是对外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中国必须保持和平半径,在核心利益区域,不容挑衅。
《齐鲁周刊》:7月下旬的南海演习创造了许多海军史上之最,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李杰:7月26日,由南海舰队组织的海军多兵种合同实兵实弹演练是海军历史上参训要素最全、实射导弹最多、信息化程度最高、电磁环境最复杂的一次联合对抗实战化演练。
演练在3个海区、18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展开,发射导弹16型71枚。这是一场以实战化为背景、全程复杂电磁干扰条件下的实兵对抗,使联合作战、立体对抗、贴近实战贯穿全程,共演练了复杂电磁环境下多兵种合同对海远程精确打击、航空兵制空作战和复杂电磁环境下水面舰艇编队综合防空反导等6个课题。
解放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的主力驱逐舰都有出现。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海军司令员吴胜利、总长助理戚建国、广州军区司令员徐粉林、国家和总部机关有关领导、部分国防工业部门领导都到场观摩了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