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歼-15舰载机的亮相,中国航母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在中国众多国防工程中,可以说再没有比航母更能牵动国内广大军迷网友神经的了。而在这其中,尤其以目前正在大连改装的“瓦良格”号航母备受关注。目前,“瓦良格”号的改进工程已经接近尾声,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电子设备和舰载武器装备等的舾装,即将在明、后两年海试并交付海军服役。
随着“瓦良格”号航母服役进入倒计时,关于他服役后究竟能有多大效能,可以发挥多大作用,开始在军迷网友中引起热议。从目前情况看,对“瓦良格”号的看法大体可以分成两种。其中一派认定,“瓦良格”号的效能将是非常强悍的,甚至可以达到或超过法国航母。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瓦良格”号受先天条件制约,其作用和效能将是非常有限的。
那么,作为中国海军第一艘航母,“瓦良格”号究竟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他的综合作战效能究竟如何呢?限制他充分发挥潜力的因素由是什么呢?在此,灵云欲以自己所知和网友们就此进行一下分析。因为灵云能力有限,所写的肯定有不足之处。还请网友们多多指教。
对于“瓦良格”号服役后作战能力的争论由来已久。争论的焦点就是其服役后的综合效能,以及对中国海军远洋舰队提供的支援究竟能有多大。而这其中的焦点就是他的载机能力。有很多军迷网友认为,“瓦良格”号服役后,由于其吨位大,而且配套的歼-15重型舰载机性能先进,航程、作战半径远,载弹量大,将具有强大的远程作战能力。因此其作战效能,尤其是远距离突击作战能力将是非常强大的。甚至很多网友认定,“瓦良格”号航母的综合作战能力将超过法国海军现役的“戴高乐”号中型核动力航母。但灵云认为,这种看法过于盲目乐观,非常值得商榷。
航母实际上就是一个搭载飞机的平台,是一座海上机场。作为现代化远洋海军的核心力量,承担着为远洋海军舰艇编队或海军陆战队提供空中掩护和支援、远洋对空中地/海攻击、空中早期侦察/预警-指挥、电子战支援、空中加油以及中—远程空中反潜巡逻等重任。而这一切,都几乎完全依赖航母上搭载的各类舰载机。远洋航母如果想充分发挥出其最大潜能,执行各种性质和作用不同的作战任务,就必须搭载与之相关的各类舰载机。
例如,舰载战斗攻击机将用来争夺并保持制空权,同时攻击敌方海上或陆上目标,执行最基本的为远洋海军舰艇编队或海军陆战队提供空中掩护和支援、远洋对空中地/海攻击任务;舰载空中预警-指挥控制飞机则用于指挥舰载机,进行舰队空中预警和引导以及指挥;加油机用于为其他舰载机进行空中加油以增加航程和作战半径;舰载电子战机用于压制干扰敌方雷达电子系统,为攻击机提供电子战支援掩护;而舰载反潜机则用于为远洋航母编队提供中- 远程区域空中反潜警戒巡逻。各种用途不同的舰载机相互关联和支援,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只有如此,才能将航母这座远洋海上机场的综合效能充分、彻底的的发挥出来。笔者认为,客观讲,目前世界范围内海军舰载航空兵势力最强的依次是美国和法国。之所以说美国舰载航空兵最强,即不是因为它的航母载机数量世界第一,更不是因为其实战经验有多丰富。而正是由于其航母可以搭载多种不同用途的特种飞机!美军航母上的舰载机种类可以说是最齐全的,几乎囊括了制空-对地/海攻击、电子战、空中早期预警、空中加油和空中反潜等各个方面,甚至还拥有舰载固定翼运输机。而这其中,尤其以美军的E-2“鹰眼” 系列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至关重要!
现代化战争中,空中早期预警-指挥控制能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对海—空作战更是如此。现代化海战中,战机和反舰导弹造成的空中威胁,已经成为水面舰艇的头号杀手。传统水面舰艇的雷达受诸多条件限制,无法做到大范围长时间覆盖,因此会造成很多漏洞。这必然会对己方舰艇构成致命威胁。而这就直接催生了舰载预警机的诞生和发展。舰载预警机相当于一部空中远程雷达站和指挥所,极大的延伸和增强了航母编队的侦察和指挥控制能力。二战后历次海-空战争都证明,舰载预警机尤其是舰载大型固定翼预警机,对于远洋海军具有无与伦比的极大意义!尤其是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特混舰队正是由于没有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支援,严重缺乏空中早期雷达预警能力导致蒙受了巨大损失。
与英军相比,在美国海军强大的一体化远洋作战体系中,E-2“鹰眼”系列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发挥着核心作用。E-2可以在离航母400公里远的空域持续执勤4小时以上,机载雷达可以在600公里内探测敌方飞机、导弹或舰艇,同时指挥己方舰载机或其他兵力作战。正是由于E-2的巨大功效,美军远洋海军尤其是航母,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潜力。尤其是E-2强大的远程早期预警侦察能力,对保护航母和编队内其他舰艇免受敌方反舰导弹和飞机攻击极为重要。可以说,E-2“鹰眼”系列舰载固定翼预警机是整个美国海军航母的灵魂所在。
而笔者之所以说法国海军的舰载航空兵实力仅次于美军,也正是由于他的“戴高乐”号中型核动力航母,以及之前的中型常规动力航母可以搭载和使用E-2“鹰眼”。法国早期的的舰载机如“超军旗”,在性能上都不如俄国的苏-33,他的中型航母吨位也不如俄国。但是,正是由于他的中型航母能使用E-2,因此其综合作战能力远强于俄国的大型航母。当更先进的“阵风”舰载机服役后,法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综合作战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俄国、英国和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2强。
美国研制生产的E-2“鹰眼”系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大规模实用化的舰载固定翼预警机。法国海军使用的也是直接从美国进口的。可以说,目前美国人已经垄断了舰载固定翼预警机技术。能否搭载并使用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直接关系到航母甚至整个远洋海军的战斗力。航母使用固定翼预警机的条件是非常苛刻的,尤其是对航母的起降条件要求非常高。航母起飞甲板的距离很短,舰载固定翼预警机体积大、重量重,俄国和英国航母采用的滑跃起飞方式是无法满足起飞需求的。目前,只有一种起飞方式何以适应他,这就是弹射起飞,目前最成熟的就上蒸汽弹射器技术。同时,使用蒸汽弹射器的航母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其舰载机可以满油、全挂载起飞,航程、作战半径和载弹量等性能都不会受到影响。可以将舰载机的性能充分发挥出来。美国和法国航母之所以可以使用E-2,其舰载机之所以可以满油全挂载起飞,就是因为他们的航母都是弹射起飞模式,都使用了美国制造的蒸汽弹射器。大型蒸汽弹射器的技术原理虽然非常简单,但是其设计、生产和安装技术工艺等却对生产和使用者自身技术实力有极高的要求。根据可以证实的公开、权威资料,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掌握了蒸汽弹射器弹射器的生产、安装和使用技术,目前的主力型号是C-13-1 和 C-13-2型。
法国和巴西航母使用的都是进口的美国弹射器。可以说,美国已经在该领域形成垄断地位。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的轻型航母受吨位和体积限制,无法安装蒸汽弹射器。而俄国则由于技术和制造工艺等原因始终无法生产,导致其满载排水量达6万吨的“库兹涅佐夫”级大型航母只能退而求其次的使用滑跃起飞模式。直接导致无法携带和使用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而且苏-33重型舰载无法满油全挂载起飞,作战性能受到极大制约。因此,俄国海军舰载航空兵实力远不如法国。
那么,做为与俄国“库兹涅佐夫”号同一种族的俄系航母,中国的“瓦良格”号航母一旦服役后,他将有多大作战能力,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和效能呢?灵云认为,航母的战斗力直接来自舰载机,而航母搭载何种航母舰载机,直接取决于航母本身。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航母,就有什么样的舰载机。目前,中国海军唯一接近实用化的航母就是“瓦良格”号。因此,现阶段中国舰载机的选择,必须以符合“瓦良格”号的使用性能为前提。那“瓦良格”号又是怎样一艘航母呢?
“瓦良格”号是前苏联建造的第二艘真正意义上的的航母,是“库兹涅佐夫”级的二号舰,于1985年开始建造。舰长302 米,舰宽70.5米,吃水10.5米,满载排水量67000吨,是现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制“尼米兹”级的大型航母。动力系统为4台蒸汽轮机,航速31节,续航力7000海里,最多可载50架各类飞机。“瓦良格”号虽然属于大型航母,但却是典型的“另类”。首先是作为大型航母,却采用了舰艏滑越式起飞方式。这是由于前苏联在蒸汽弹射器制造技术上无法满足需要,而采取的一种折中方式。滑越起飞虽然满足了重型舰载机的起降要求,却也导致战机不能全挂满油起飞。
作为未来中国第一代远洋海军的核心,“瓦良格”号必须拥有一定的空中预警指挥能力。但目前,没有任何权威资料可以证实现阶段的“瓦良格”安装了蒸汽弹射器。因此基本可以断定,他服役后将只采用滑跃起飞方式。而正是由于采用滑跃起飞方式,导致无法搭载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因此,目前唯一合适的解决方式就是采用预警直升机。
根据可以证实的公开资料,“瓦良格”号服役后能采用的预警直升机有两种。一种是从俄国进口的卡-31,另一种则是国产改进型直-8预警直升机。其中,直-8预警直升机是在国产直-8中型直升机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灵云认为,从外形推断,其母体很可能是直-8系列目前已经服役的最新改进型直-8F。主要是换装了新型大功率低油耗发动机、新型航电系统和复合材料桨叶。该型机在雷达的布置方式等方面,都与法国陆军的“地平线”预警直升机惊人相似。
直-8预警直升机取消了原机身后的蚌式大型舱门和机头的黑色雷达罩,在尾部安装了一部可收方的雷达支架,以及一部可伸缩的条形相控阵雷达。不工作时,雷达收起在机身后部。工作时,放下雷达并沿纵向展开后做圆周扫描,天线长度达3.5米,宽度近500毫米,整个展开过程不超过20秒。天线可以进行圆周360度全方位扫描。通过对天线尺寸等方面对比,灵云估计其对空中低空、超低空小型目标探测距离不会小于200公里。同时由于增加了一个如此巨大的可旋转天线,必然会破坏原有飞行稳定性。所以,该机的控制操作系统,以及导航系统等肯定会进行相应的大幅度改进。直-8预警直升机目前正处于试飞阶段,其模型已经与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模型一道出现在著名的“武汉水泥版“瓦良格” 号”上。该机一旦研制成功,必然会服役于中国海军航母或前期他大、中型水面舰艇上,同时极有可能会装备中国陆军航空兵,作为陆军自己的战术预警手段。该机出现后,很多人认定中国将停止从俄国引进同类产品。但就在今年7月权威消息证实,中国已经向俄罗斯正式订购了9架卡-31预警直升机。
这说明该机极有可能会被部署在服役后的“瓦良格”号上。灵云认为,中国海军之所以在已有直-8改的情况下依然订购卡-31,最大原因极有可能是由于直-8预警直升机目前依然在研制阶段,很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研制周期过长。因为毕竟中国此前从没有该型机的研制经验。而“瓦良格”号的施工进度已经等不到该机服役。因此,引进成熟可靠的卡-31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卡-31预警直升机是著名的俄罗斯卡莫夫设计局研制的一款中型舰载预警直升机,该机与已经大量装备中国海军新一代导弹驱逐舰的俄制卡-28大型反潜直升机属于同一系列。卡-31一大特色,是在机腹安装有一部可收放的E801MOko相控阵空中和海上监视雷达。该雷达平时折叠收在机腹,战时则放下,可以360度旋转,探测110-115公里范围内的空中小目标和水面目标。除预警任务外,卡-31还可以执行反走私、空中交通管制甚至是战场运输等任务。
卡-31在俄国海军主要装备在其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成为该舰上唯一一种空中预警手段。卡-31预警直升机性能虽然不如固定翼预警机,但作为一种非常成熟的装备,在引进后,毕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中国第一艘航母空中预警力量的真空。而且可以迅速服役,以解决直-8预警直升机迟迟不能交付的难题。同时,引进计划的顺利进行也说明,俄国在舰载预警直升机项目上,对中国的封锁和防范要远比更尖端、敏感的苏-33舰载战斗机小得多。
由于没有弹射器,导致中国“瓦良格”号航母只能采用舰载预警直升机作为空中预警力量的主力。现在已经可以基本断定,“瓦良格”号航母服役后将采用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加卡-31(今后将替换为国产直-8)预警直升机的组合。当然,还将包括其他一些辅助机型如反潜/运输直升机等。灵云认为,这个组合将严重制约航母战斗力的发挥。同时,也就基本可以通过这个组合大致推断出“瓦良格”号服役后将具备的战斗能力,以及将发挥的作用了。
众所周知,预警直升机无论是在升限、航程、作战半径,还是滞空时间以及携带的载荷、人员、电子设备、人员工作起居环境,以及综合作战能力如机载雷达探测距离、探测能力、电子系统信息处理能力和对己方空中、海上力量的指挥协调、控制能力等方面,都远不如舰载大型固定翼预警机!目前已经可以基本断定,“瓦良格”号服役后将只能搭载预警直升机,这不仅将极大的影响其战斗力的发挥,同时更将严重影响其在未来将发挥的综合效能。
“瓦良格”号今后将装备的是卡-31和直-8预警直升机,这属于两种最典型的中型直升机。卡-31的最大航程是600公里,有效作战半径是150千米,续航时间是2.5小时。而直-8基本型的最大航程是830公里,有效作战半径200公里,标准燃油下续航时间2.31小时。这两种预警直升机不仅作战半径和续航都非常小,而且续航时间短。只能在远洋舰艇编队内侧段时间活动。同时,由于体积小,导致携带的雷达探测距离,以及多大批次目标探测能力、目标信息处理和对己方海空力量的协调指挥等关键能力远不如固定翼预警机。同时由于其升限低,所以对中、高空目标的探测能力也远不如大型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因此笔者认为,当卡-31和直-8预警直升机开始在中国“瓦良格”号服役后,由于其雷达性能无法作到大范围覆盖,而且续航时间少、作战半径短、升限低和雷达探测距离短,以及缺乏对中、高空远程目标的探测能力。将主要用于探测近程低空超低空和水面目标。那么中、远程中、高空目标的探测该由谁负责呢?笔者认为只能交给水面舰艇的雷达来负责。具体说,就是交给“瓦良格”号上目前正在安装中的,国产重型四面阵固定式有源相控阵雷达。
该型雷达改进自国产052C“兰州”级大型导弹驱逐舰上的产品,但体积和功率将更大。因此估计其最大探测距离不会小于500千米。由于缺少大型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瓦良格”号和护航防空驱逐舰上的这种重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将担负起整个舰艇编队对中、高空目标的的中、远程早期预警探测重任。而卡-31和直-8 预警直升机的任务,就是作为一种短程战术性“点状”早期雷达探测手段,作为这些大型舰基雷达一种补充。以航母或其他大、中型水面舰艇为依托,在中国航母编队200公里半径内,用来探测200公里范围内低空、超低空水面或空中目标,以填补海基雷达的不足。
笔者认为,这将是一种最典型的以海基舰载雷达为主,以小型空中预警力量为辅助的战术性早期雷达预警组合。这种组合模式如果没有其他辅助手段,如类似空警-2000这样的陆基重型战略远程预警机,或强大的空间侦察、通讯卫星网络的支持。那么,其能发挥或覆盖的面积,将只能是以航母为圆心最大不超过半径500-600公里。这是在对方现代化海-空一体化打击能力下,一支现代化大型远洋编队在自卫方面所能承受的最低限度。也就是说,这一组合充其量只能满足中国第一个远洋航母编队在远洋实战环境下的自卫需求。这属于一种最典型的防御型模式,只能有效保护未来“瓦良格”号编队的自身安全,却无法作到向美国或法国海军那,在大型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支援下去更远的范围,执行对对敌方的攻势作战。
同样的,缺乏弹射起飞,以及薄弱的空中预警力量更将严重制约“瓦良格”号服役后,其搭载的歼-15重型舰载战斗攻击机战斗力的发挥。一方面,受滑跃起飞影响,歼-15无法满油全挂载起飞,作战半径和载弹量将受到严重制约。歼-15的俄国近亲苏-33,其滑跃起飞下作战半径 768公里,最大载弹量6.5吨。在滑跃起飞的严格制约下,如此大的数值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考虑到歼-15采用了大量复合材料并优化了机体结构,因此重量会低于苏-33,载油量则很可能有所增加。因此其滑跃起飞下最大作战半径可能达到800公里甚至更多些。但这比外国同类如法国的“阵风”,依然存在明显差距。这将极大的制约歼-15性能的发挥。
更重要的,如前所述,在以海基舰载雷达为主,以小型空中预警力量为辅助这一战术性早期雷达预警组合模式下,“瓦良格”号编队的最大雷达探测预警半径不会超过500-600公里。而实战证明,现代化远洋海战根本离不开预警机的支援。舰载战斗机在没有空中预警机的支援下,单独依靠自身去挑战敌方现代化立体防空作战体系是不可想像的,更何况舰载战斗机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自己航母编队本身的安全。因此,如果没有其他强大的外力支援。一旦“瓦良格”号服役,受其相对薄弱的早期雷达预警和空中协调指挥能力限制,搭载的歼-15重型舰载战斗攻击机的有效作战范围将被限制在500-600公里范围内。在这一范围内,在航母和空中预警直升机的引导下,进行对己方航母编队的空中掩护,以及对敌方空中、陆地和海上目标的攻击任务。一旦超过这有范围,歼-15就将丧失早期空中雷达预警和协调指挥力量的支持,只能依靠自身机载雷达等设备作战,以此去面对敌方如越南强大的防空系统,这几乎是不可想像的。
而在500-600公里这一范围内,歼-15最大的用途就是截击敌方空中、海上力量,如敌机、敌舰或来袭的反舰导弹,保护己方舰艇编队的安全。而无法突破这一范围,与敌军争夺制空权或为己方作战力量,如海军陆战队的两栖登陆提供空中掩护。也无法攻击远距离敌方水面目标。这将严重制约歼-15重型舰载战斗攻击机原本远程作战能力强的优势,同样属于一种最典型的防御型力量。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瓦良格”号服役后,受空中预警指挥能力和战机作战半径的制约,其有效覆盖、控制半径很可能不会超过最大600公里。在这一区域内,依靠预警直升机和舰载重型雷达的引导指挥,歼-15将可以有效保护中国航母编队不受敌方空中和海上袭击。同时可以在这一范围内,执行对敌方地面和海上目标的攻击任务。一旦脱离这一范围,歼-15将只能依赖自身雷达等系统作战。由于现代化海防武器如岸基反舰导弹和导弹快艇,以及陆基作战飞机的作战半径和打击范围越来越远,已经可以轻松覆盖500-600公里这一范围。因此,很难想像庞大的中国航母编队,会冒险靠近敌方600公里这一极端危险的距离,去让舰载机执行对海/地攻击任务。因此歼-15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自己航母编队的安全,也就是自卫。
由此笔者可以大致推断,中国“瓦良格”号服役后,其作战效能将是:依托预警直升机和舰载重型对空雷达,拥有充分、强大的自卫能力,足以确保己方500-600公里范围内的空中和海上、水下安全,并可以在这一范围内执行有限的对地/海攻击作战。因此,中国第一支航母编队,将属于一支最典型的远海/洋自卫型、防御型作战力量。说穿了,就是自保有余,攻敌不足。从严格意义上讲,由于自身基本不具备至关重要的远程空中预警指挥控制能力,严重缺乏远程进攻能力。
因此除非可以得到外界其他力量如预警机或卫星的强大支援,否则他所具备的远海/洋进攻性作战能力将是有限的。“瓦良格”号这种覆盖500-600公里范围的自卫型海—空一体化作战能力,可以有效应对南沙群岛这一范围内,越南或马来西亚这样的3流国家的远海作战任务。而且在这一区域内,还可以得到中国空军陆基重型战略预警机等力量的支援。由此可以基本有效掌控整个南沙海域。但是,将很难适应印度洋这样远离中国本土的远洋作战环境,和印度这样强大对手的高强度作战。
中国第一艘航母很可能出现的这种自保有余,攻敌不足的表现,很可能让很多军迷网友感到失望和不忿。但灵云认为,造成这一尴尬局面最重要的是先天因素。也就是“瓦良格”号滑跃起飞这一天生痼疾!正是这种相对落后的起飞模式,直接导致这种排水量达6万吨的大型航母无法搭载固定翼大型预警机,战斗力还不如法国中型航母。这是先天因素决定的,不是中国技术人员现阶段可以补救的。那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法呢?当然有。笔者认为,首先最实际的,就是应加快中国空间力量的建设步伐,强化空间侦察预警和通讯导航能力。通过空间力量为远程舰载机提供预警和指挥支援。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缺乏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不足。同时,可以尽力在远洋如印度洋周边地区建立基地,以部署空警-2000这和运-8改进型样的重型远程岸基预警机或远程巡逻机。这样,可以支援在印度洋地区作战的中国航母编队。
但这毕竟都是权宜之计。要根治“瓦良格”号目前这种相对薄弱的远程作战痼疾,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其搭载舰载大型固定翼预警机。“瓦良格”号目前这种滑跃起飞方式是制约其战斗力最大的瓶颈,不仅限制预警机的使用,而且极大的制约了舰载歼-15重型战斗机能力的发挥。首要解决方向就是必须使其能够使用固定翼预警机。首先,滑跃起飞模式虽然对固定预警机上舰极为不利,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最起码的,前苏联在研制“库兹涅佐夫”级航母时,本来是有配套舰载固定翼预警机方案的,这就是著名的雅克-44舰载大型固定翼预警机,他是与美军E-2“鹰眼”同一级别的装备。
而雅克-44最初的上舰试验居然是在更落后的“基辅”级航母上进行的!这足以说明,俄国人当时确实是有解决滑跃起飞航母使用固定翼预警机能力的。只是由于后来苏联解体,导致国家经济崩溃,无力承担研制费用而不得不放弃。根据目前能得到的相对权威的资料,中国西飞正在研制的舰载大型固定翼预警机与雅克-44惊人的相似,两者在外形和气动布局上几乎一模一样。
“瓦良格”号属于典型的大型航母,其条件远非英国和印度小型航母可以比拟的。他拥有宽大的飞行甲板和起飞滑跑距离。而且,其舰艏跃飞甲板正好可以提供相当的起飞基础。只要技术得当,完全可以满足舰载大型固定翼预警机。首先灵云认为,未来的中国舰载大型固定翼预警机必须拥有强劲的动力以弥补航母起飞条件的不足。同时,可以考虑使用辅助性手段以帮助起飞。例如,可以在预警机上使用多具可抛式的,大型一次性大推力助推火箭,这样可以大幅增强预警机升空时的推力。给战机安装一次性助推火箭,增加推力以缩短起飞距离。这绝非什么新鲜、危险的高精尖技术,国外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早就已经大规模实用化,被广泛运用在战斗机、运输机和轰炸机等各种大、中型军用飞行上,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中国很多国产飞行器如无人机上,也早已大规模应用,因此技术上不存在困难。
未来的中国舰载大型固定翼预警机,如果机体能够大量使用新型复合材料以降低自身重量,同时自身发动机具备相当强大的功率。辅以多具大型一次性大推力助推火箭的助推和舰艏跃飞甲板,是完全可以在滑跃条件下升空的。而升空后,则可以通过舰载加油机为其补充燃油(灵云注:关于舰载加油机详见灵云ら苍月《中国航母上的鹰!:展望中国特种舰载机的发展》)。这将可以有效弥补“瓦良格”号现有的差距。
同时,“瓦良格”号服役后,几十年的服役期间必然要接受一系列现代化改造状。因此,当未来基础成熟后,完全可以加装国产弹射器。这种弹射加舰艏滑跃的起飞模式,将可以彻底扭转“瓦良格”号现有的不足。
长远看,笔者认为中国必须集中力量尽快掌握弹射器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中国航母作战能力的不足。因为从目前可以得到的权威资料可以推断,由于自身技术实力不足,中国国产航母在技术肯定会受到“瓦良格”号的极大影响。从很多方面都将继承俄系传统。实际上,目前很多资料都显示,中国第一代国产航母采用的,就是“瓦良格”的滑跃起飞模式。因此,如果没有弹射器技术,这些国产航母势必会步“瓦良格”号的后尘,无法使用固定翼舰载机。一旦如此,中国远洋海军的战斗力势必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客观的的出结论:作为中国第一艘航母,受诸多先天因素制约,“瓦良格”号在服役初期,将具备的是远洋舰艇编队自身的区域自卫能力。中国第一支航母编队,将属于典型的防御型远洋航母编队。这或多或少的会让很多人感到失望。但灵云认为,这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而且,在内有自身技术严重匮乏,外有发达国家重重强大技术封锁的前提下,中国军工科研人员能够让中国第一艘航母具有如此的作战能力,能够让他足以掌控大部分南沙群岛地区,已经是极其难能可贵了。而且我们应该相信,作为中国第一艘航母。“瓦良格”号的试验、探索意义,远大于他的实战意义。随着国内技术的发展,在今后的改装中,中国军工科技人员一定会让“瓦良格”号不断发展、强大。
未来中国国产航母要避免重倒“瓦良格”号的覆辙,最关键的就是必须解决弹射器这一核心技术。航母是远洋海军的核心,弹射器则是航母的关键性技术。可以说,弹射器技术,将成为直接影响整个中国海军远洋化的关键性核心技术,将具有无与伦比的、巨大的战略价值和意义!!而能否拥有此项技术,也将直接决定着中国海军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进攻型远洋大海军!在这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达国家为遏止中国,必然会继续封锁我们。但我们坚信,曾经在艰苦岁月里,完全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出“两弹一星”伟业的中国军工科技人员,一定会依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创造新的奇迹。在他们的手中,中国海军必将走进深蓝!!!〔 作 者 : 灵云ら苍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