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访问中国晃动了一团死气的东北亚局势,韩国媒体上出现一个星期前还很难想象的紧急战略反思。“中国和朝鲜开始强化军事同盟”、“中国在帮朝鲜建高速公路”、“中朝联手推动六方会谈”……这些韩国媒体自己制造的命题,引起韩国自己的强烈震动。有俄、韩媒体称,这次中朝关系升温是中国外交“针对美国的胜利”,韩国《中央日报》提出疑问:目前韩国对朝鲜的敌对立场是否还能坚持得下去?
中国学者徐宝康认为,朝鲜半岛这一轮的紧张,是一些力量脱离实际试图另搞一套造成的,但现实在告诉他们“此路不通”。中国的立场前后什么都没变,变的是不同力量在情绪激动时和冷静下来后对中国的不同感受。中朝友好能走多远?外界的判断差异很大。有新加坡媒体对此很悲观,认为朝鲜对华有多亲近,取决于它是否面临强敌压境。尽管如此,2日环球网的投票者只有18%认为中国应当对朝鲜保持正常的国家关系,82%支持中国对其保持特殊关系。
胡锦涛在长春市同金正日举行会谈。
中朝“重温共产主义兄弟誓言”
《俄罗斯报》9月2日在题为“中朝同意两军友好”的文章中表示,中国正在不断加强自己对朝鲜的影响力,两国关系变热。朝鲜领导人已下令要求军方与中国军队进行友好合作。在金正日结束访华后,朝鲜二号领导人、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1日在平壤会见解放军沈阳军区司令员张又侠中将。金永南表示,今后朝方将为巩固和发展朝中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加强两军友好合作关系做出不懈努力。
韩国《东亚日报》2日报道说,金永南表示加强同中国在军事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相当罕见,这可能是针对最近韩美两国举行的联合军演所作的发言。《韩民族新闻》解读说,这表明在“天安”舰事件之后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情况下,中国和朝鲜开始强化军事同盟。
美国《洛杉矶时报》的评论称,平壤最近似乎放弃了与美国修补关系的努力,将集中精力发展与其主要资助者中国的关系。而中朝两国似乎“已经重温了双方的共产主义兄弟誓言”。
中国和朝鲜曾经多次强调两国的“传统友谊”,但西方媒体大多持怀疑态度。今年5月金正日结束他的上一次中国之行后,很多韩国和西方媒体猜测说,金正日匆忙中断中国之行,很可能是对他的要求没有得到中国支持表示不满。
韩国的对朝宣传媒体“开放的朝鲜广播”电台1日报道称,连接平壤和新义州的高速公路,将全部由中国政府投资修建。报道援引“朝鲜高层消息人士”的话说,去年中国领导人访朝时两国商定合作修建“平新高速公路”,但最近朝鲜的经济情况恶化,中方只好承担应由朝方支出的费用。不过,韩方的数字没有可信的公开消息源,中国和朝鲜官方都没有证实过。《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记者以前常走的一条从平壤到新义州的公路现在确实已经封闭,很可能是在修高速公路,但朝鲜媒体并没提供这条路是不是由中国资助修建的信息。
日本学者加藤嘉一2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外电议论中朝关系升温,与金正日访华密不可分。加藤认为,金正日访华是以国家利益交换为基础的,中朝关系与日美同盟,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异”。金正日访华首先是为朝鲜内政服务。
朝媒大赞中朝友谊
在平壤更能感觉到中朝关系出现的新动向。
近期朝鲜媒体介绍有关中国情况的报道明显增加,以前除中国代表团访问朝鲜的消息之外,朝鲜《劳动新闻》几周才刊登一条有关中国的消息,而近期该报平均每周有两三篇关于中国的报道,主要内容是赞扬中朝传统友谊、宣传中国在国家建设中取得的成就等。
9月2日《劳动新闻》头版刊登社论,称赞金正日8月底的访华是“朝中友谊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社论称,进一步发展世代相传的朝中友好关系完全符合两国党和人民的利益,朝鲜党和人民今后将为进一步加强经受历史考验的朝中传统友谊而积极努力。
在前几天的一篇报道中,《劳动新闻》称赞了中国向朝鲜提供的援助。报道称,中国向朝鲜新义州遭水灾地区提供紧急救灾物资,这“极大鼓舞朝鲜人民早日战胜水灾、加快建设强盛大国的斗争”。
整个东北亚的气氛也在近期发生微妙变化。韩国《朝鲜日报》1日称,朝鲜和中国发动先发制人的外交攻势,美国则再次公布制裁措施。在双方对峙的局面下,韩国表示要向洪灾严重的朝鲜提供价值100亿韩元的紧急援助。韩国总统李明博在国务会议上谈到朝中关系时表示:“我认为(最近)中国起到了积极作用。” 《朝鲜日报》说,这些动向暗示,当今朝鲜半岛的表面和内部形成各不相同的氛围。韩国《中央日报》2日的评论说,韩朝关系表现出游走于两极的形态。进步政权十年期间韩国表现出将朝鲜“理想化”的倾向;保守政权上台后,又把朝鲜当成“犯尽恶行的地上恶魔”。金正日访华让韩国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否还要继续坚持这样的立场。
《中央日报》的评论还说,“天安”舰事件以后,朝鲜半岛正在陷入不信任和敌对感蔓延的恶性循环中。现在,也许超越“天安”舰的新朝核危机解决方法的幕布将由中朝掀起。在这样的时机,韩国将难以继续坚持“全部或者全无”式的对朝政策。
”俄罗斯之声“电台的评论称,中国近期加强了与朝鲜的友好关系,并为朝鲜摆脱国际孤立创造机会。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康斯坦丁•阿斯莫罗夫表示,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对朝制裁等强硬措施达到推翻朝鲜政权的目的,但中国化解了美国的动作。“中国在外交上战胜美国后,将会为消除东北亚的紧张关系做出更大贡献。”
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1日在华盛顿与到访的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表武大伟举行会谈。武大伟就朝核六方会谈问题向媒体透露,与美国约定将为尽早重启会谈而共同努力,强调双方就合作达成共识。日本共同社2日报道称,据悉,今后数周内双方将进行下一阶段的讨论。
“几天之间,国际政治的惊涛骇浪陆续拍打朝鲜半岛,使韩朝关系乃至东北亚局势泛起阵阵涟漪。”韩国《朝鲜日报》1日的社论如此描述韩国面临的严峻考验,并称朝中两国的目的是“使韩半岛局势的关键词从‘天安舰’变成‘解决核问题的六方会谈’”。该社论还说,朝鲜的外交策略是“与中国联手对抗韩美”、 “与美国对话封锁韩国”,如何对抗朝鲜的外交策略将考验韩国的外交力量。
中朝关系没有“忽冷忽热”
曾在朝鲜和韩国常驻的《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徐宝康认为,中朝关系并不像外界形容的那样“忽冷忽热”,中朝关系的发展从全球范围看,一直比较正常。
徐宝康介绍说,从历史上看,中朝关系主要经历三大阶段:一是冷战时期,中朝两国可以说是“用鲜血凝成的友谊”。第二阶段是冷战之后,随着中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朝关系从特殊逐渐走向正常化。目前的中朝关系正处在第三阶段,也就是中国与朝鲜将朝着“合作共赢”的道路前进。中国官方对中朝关系的正式说法是,“正常的国家关系”。但外国人的看法经常是比正常更差或者更好。
《环球时报》记者日前采访第六届“东京-北京论坛” 时,听到日本前防卫省长官石破茂这样说:“我知道中国在形容中朝关系时,用过这样一个词,叫做‘唇齿相依’。因此,我们日本认为中国最了解朝鲜。”此后,尽管原联合国副秘书长、前中国驻日本大使陈健一再强调中朝两国是友好邻国关系,不再是冷战时期的同盟国关系,与会的日本人士还是不相信。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薛理泰1日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文称,朝鲜成为中国战略负资产,中国近代史上为朝鲜三次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但自朝鲜战争以来,平壤同北京的战略关系仍然是“剪不断,理还乱”。一旦强敌压境,平壤的钟摆就向北京靠拢,呈现“唇亡齿寒”之势;渡过了紧急关头,平壤的钟摆再次回到原点,同北京刻意保持距离。
英国广播公司1日的报道也说,朝鲜会顾及中国的立场和关切,但是依然会我行我素,比如1992年中韩建交让朝鲜遭受沉重打击,朝鲜更加大胆地采取诸如发展核计划这类可能伤害北京利益的行动。
多家外电还提到,2006年朝鲜进行第一次核试验之后,中国曾发表措辞强硬的声明,金正日4年没有访问中国。当时很多中国网民也表达了对朝鲜的不满。但最近中国民间对朝鲜的情绪也在发生变化。
环球网2日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82%的投票者认为,中国应与朝鲜保持特殊的国家关系,18%的投票者认为应保持正常的国家关系。有支持保持特殊关系的网民留言写道:“和中国唯一有血盟关系的国家!我们能把它推到敌对阵营去吗?”
在被外电称为“隐士之国”的朝鲜,人们也能感受到中朝关系的不平常。朝鲜于1991年9月加入联合国,目前虽与164个国家(含欧盟)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朝鲜只有两条国际航线,一是平壤—北京,另一条是平壤—沈阳,外国人要去平壤最常见的路线就是从北京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