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3日,第17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在越南河内举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会议上表示了美国对南中国海的关注与兴趣,称南海岛屿领土争议事关美国国家利益。
据台媒报道,美国华府2所知名智库近日分别发表专文,强调在中国积极扩张南海与印度洋影响力时,美国不但不应该息事宁人,反而应该强化对两个海域的影响力,以成为区域国家的重要助力。
美国重要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FR)东南亚研究员格兰奇克(Joshua Kurlantzick)针对南海问题的专文指出,中国已经言明,南海系属核心国家利益,显然已经将南海主权争议拉高到与台湾、新疆、西藏同一层级。
在此同时,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汶莱等与中国竞逐南海归属的国家,已经逐渐从原本倾向双边谈判的态度,转变为倾向各方合力,以多边谈判的方式解决主权问题。
但东南亚国家协会(ASEAN)并没有解决领土争议的内部机制,因此相关国家私下表达的意向是,希望美国更积极参与南海事务,毕竟比起中国,美国至少能更公正地扮演中介角色。
在此前提下,格兰奇克认为,短期内,美国、中国、东协国家固然应该冷静事态,避免再使用情绪性发言,并以外交管道寻觅解决之道。
但长远而言,美国必须承诺不会轻言撤离南海,并与东南亚伙伴强化军事互动,以确保南海的自由通行权,并以多边协商方式解决南海主权争议。
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成斌(Dean Cheng)针对印度洋情势的专文则指出,中国正以“珍珠链战略”拓展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其目的固然是为了确保石油运输路线,但同时也在制衡印度的崛起。
所谓的珍珠链战略,是与印度周边国家修好,自印度以西的巴基斯坦开始,经以南的马尔地夫、斯里兰卡,至以东部的孟加拉、缅甸,连成1条运输与战略的轴线。
成斌指出,对于美国而言,印度洋大概是距离本土最为遥远的1块海域,但正因为中国积极发展对印度洋的影响力,美国更不应该落于人后,必须持续增加在印度洋周边的能见度,毕竟一旦被排除在外,再起炉灶将更为艰难。
而美国政府应有的政策作为包括,强化与印度的双边关系,改善与中国向来友好国家的关系,以及维系美国在印度洋的(军事)能量,包括保持现有的航空母舰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