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军区某团通信专业比武现场。黄锟 摄
12月中旬,南京军区某团组织收发报比武。参赛选手、上等兵王威将自带的最新版输入法安装在主控计算机上,并凭借输入法高效的优势,为报文发送争取了充足时间,成绩超出战友一大截。
大家一片哗然:“如果都使用新软件,最快的不一定是王威。”考核中能不能自行更换软件?王威的成绩有没有意义?大家议论纷纷。团党委没有陷入这种无谓的争论,而是请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整个团队装备中还有多少滞后的软件需要更新?还有多少应该自己动手科研攻关的项目没有上马?计算机软件明显滞后,为什么大家没有想着去更新,而王威想到了?
团领导告诉记者:“科技飞速发展,软件版本滞后,这是现实。但我们不能等靠要,固步自封,王威更新软件,人脑的‘灵感’带来了电脑的‘灵活’,更大限度地发挥了信息化装备的作战效能,提高的是部队战斗力。”议论戛然而止,官兵们反思:电脑中的“软件”需要升级,人脑中的“软件”是不是也应该升升级?
这个团组织官兵开展“我为装备献一计”活动,拨出专款支持官兵革新发明,提升装备信息化水平。他们还设立“金点子”发明奖,并邀请专家讲解科技知识、协助解决技术难题,激发官兵提高信息化素养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