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网日前发表评论,题为《人民币微幅升值或为时已晚》,作者为AndrewBatson/JasonDean/IanTalley。文章摘编如下:
文章说,中国最近让人民币微幅升值,但或许力度太小、时间太晚,无法阻止华盛顿方面欲针对北京采取制裁性立法措施的势头。
9月10日,中国央行设定的人民币兑美元参考汇率达到自央行1994年开始公布每日参考汇率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了过去一周人民币汇率明显上升的峰值(以受到密切管控的人民币交易的温和标准来看),但6月19日北京宣布将让人民币汇率更具灵活性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涨幅仍然仅有0.8%。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8日在北京会晤。中国央行不会置评对人民币汇率采取的日常行动,但周五的举措似乎主要是为了防止与美国出现政治冲突。在此之前,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U.S.NationalEconomicCouncil)主任萨默斯(LawrenceH.Summers)和其他白宫高官与美国领导人进行了会晤,而之后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HouseWaysandMeansCommittee)下周将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举行听证会,届时美国财长盖特纳(TimothyGeithner)将作证。
一直以来竭力避免就人民币问题公开指责北京官员以及因人民币升值步伐在6月19日北京宣布调整政策后仍旧缓慢而受到政治压力的美国政府官员,鉴于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发现为自己的耐心等待找理由是越来越难了。
随着中期选举的不断临近,美国国会针对中国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十分之大。美国俄亥俄州民主党议员瑞安(Rep.TimRyan)表示,人民币升值未改变其提交议案的决定。瑞安是发起推动众议院对中国采取立法措施的议员之一。
北京失去让人民币有步骤升值的机会使自己处于两难的境地。华盛顿方面的批评者可能会要求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一两个百分点的涨幅对他们来说不足够。但对于中国国内不愿向美国让步的利益群体来说,人民币大幅升值很难自圆其说,很多人指责美国把世界拖入金融危机的泥沼之中。
周五的走势再加上本月稍早人民币的一些微小涨幅,可能标志着人民币兑美元另一波涨势的开始。但剧烈升势不太可能跟随出现,而且在目前这一阶段中国不太可能推迟美国政府的立法。
GreenbergTraurig律师事务所的巴克斯(JamesBacchus)说,我认为中国不会提高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和速度到足以对美国政局产生影响的地步。他说,汇率议案至少在美国众议院通过的可能性增加,这肯定将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应。
文章说,尽管中国方面的举动不太可能安抚众议院议员,但美国政府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hinaBusinesssCouncil)这样的组织可能将说服参议员放慢采取措施,直至11月中期选举以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是由那些在中国有巨大利益的跨国企业组成的。如果中期选举激烈程度不上升,完全通过议案的可能性将减弱。
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经济学家普拉萨德(EswarPrasad)呼吁中国政府在美国中期选举前采取策略性的举动,并预计在选举结束前可能再次出现类似的调整。
盖特纳和其他人士近期估计,中国政府将采取实际行动回应他们静悄悄的外交努力。但时间正在流逝,双方可能最终将被逼入具有巨大贸易和政治关系风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