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是我国古代的饮酒用器,相当于后世喝酒用的杯。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爵的象形字,与爵的实物相似。
爵一般形状,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尖状的尾,旁有,口沿上有个柱,腹下有三个足。
青铜爵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商代较多。商早期的爵多为平底,流稍宽,有的向下稍有弧度,尾部较短,口沿上的二柱很短,呈钉形或菌形,中期基本上为圆体爵,上半部加厚,口沿上的柱由菌形变为平顶柱帽形,足变为粗实而尖的锥足。到了晚期造型趋于成熟,前边的流和尾长度比例接近。旁的上饰有牺首,上沿上双柱后移,有菌形、伞形、蟠龙形等。商后期的爵和西周的爵多为凸圆底,柱离流拆较远,西周中期变化不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少见了。
青铜爵也是青铜礼器中的重要器物,与其它的青铜礼器组合使用。商代墓葬出土的陪葬器物中有一爵一觚成组,也有与的组合等。
珍贵的文物每种只有一件,尤其是古代的青铜器,而且很多都是由官方文化机构,如博物馆收藏、研究。所以,一般人并非想欣赏就能见得到,更别说收藏、研究了。青铜复制品的出现,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同时青铜复制品同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品位和潜在的经济价值。青铜器复制器不仅满足了人们文化消费对高雅文化的追求,而且也是一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手段。
我国文物鉴赏专家,青铜器鉴定、修复专家赵振茂先生研究铜器作旧几十年,他复制的一件青铜器——爵,被许多人误认为是珍贵文物。
记得那还是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单位保卫部门让我们去看一件青铜爵。
原来这是山西省某县公安局的同志带来的,据他们介绍说,在本地火车站抓到了几个贩卖文物的人,查获了这件青铜爵。请当地博物馆的专家看后,认为此爵是一级文物。搞贩卖的人见了非常害怕,因贩卖国家一级文物要严严办的。马上声明说这是他在北京,花了多少钱买的,并指出了购买铜爵的详细地点。因此,地方领导非常重视,公安局的几位同志不远千里来到北京,让我们鉴定一下。
我拿过铜爵,看了看便讲,小贩说的不错,这件铜爵是我老师、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赵振茂先生亲手复制的。老师研究铜器作旧多年,后来又用化工原料与传统的作旧方法相结合,复制了数十件青铜器。这件青铜爵就是我亲眼看着老师做的。
铜爵的真品为予示爵,器物通高21厘米、长16厘米、宽9.4厘米、重670克。口前有流,后有尾,流尾微翘。口沿左右有对称的菌形柱。深腹圆底。底下有三棱形锥足三足。腹部饰兽面纹,衬以细雷纹。我老师讲,这是商代典型的三层花纹。旁有,上有牺首,内有铭文。
复制的铜爵,真实再现了商代出土的样子,地子、绿锈、土锈作的很像。就是铜器专家见了,也不易辨出其真伪。
记得当时两位很有名气的青铜器鉴定专家在世的时候,一位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铜器鉴定专家王文昶先生,另一位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物局著名铜器鉴定专家程长新先生,两人曾来到我们的工作室,见到了多件青铜器复制品,其中就有这件爵。他们看后对我讲,你师傅这样复制青铜器,以假乱真,连我们俩也看不出是仿制的了。我说,不要紧,我们在每件铜胎上都刻上了“故宫复制”四个字,现在这些字已用假锈盖上了。
复制的这件铜爵,作的太像了。所以,眼力浅点的专家难免会上当的。如果我没有亲眼见到老师的操作复制,也不敢讲是复制品呀!
(图见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