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漫画,也都知道“漫画”大概应算作从“子恺漫画”开始叫响的,也有一说“漫画”一词是从日本输入的。不管怎么说,在使用“漫画”这个通用名称之前,凡在报刊上发表的带有*或社会寓意的画,曾经用过“讽刺画”、“滑稽画”、“笑画”、“寓意画”之类的名称,只是到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之后,才统一归顺到“漫画”门下。我关心“滑稽画”的搜集,上哪去找呢!旧报纸、旧期刊、旧小说上有它们的蛛丝马迹,时过境迁,找起来真费劲,哪像如今漫天都是漫画那么容易呢。
滑稽的本意是一种盛酒器。“滑”者,泉水涌动的样子;“稽”者,持续不断的意思,酒从一边流出来,又向另一边转注进去,不断地向外淌。司马迁取其中流畅的喻意,将宫廷的俳优列为“滑稽”的人物,夸奖他们出口成章,机智巧辩,对答如流,如滑稽吐酒不已似地流畅,并在《史记》中为他们立了传——《史记·滑稽列传》,用今日之语这班人就是“脱口秀”。如果这样的人不但能言,而且善画,那么肯定即是“滑稽画”的先祖了。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滑稽在人们心中所产生的印象,总是快感和不快之间的混合,不过在这种混合中,快感通常总是占优势,那种不快之感几乎完全给压下去了。”《西游记》里的猪八戒肯定不属于幽默的角色,用“滑稽”来给猪八戒定位,更符合现代审美意识。滑稽,言传不如意会,借助图画,效果更佳。曾见一幅叫《中国全图》的滑稽画,至今仍有隐喻劝惩的意义——“《中国全图》,其图画一梯,梯巨而长,不知几何级数。每级之中,画数人作中国衣冠状貌。下一级之人,必向上一级作拜揖状;上一级之人,必伸足向下一级作践踏状。层层如是,级尽乃止。”旁有评说语:“吾闻绘图者,惟能绘其外状,而不能绘其内情,今为此图者,乃能将国人媚上凌下之情状一一绘出,可谓绘图能手。”
本人还藏有一幅滑稽画画,作者是昔年上海滩极负盛名的月份牌画家周慕桥。画中人物,对襟布衫,秃顶长辫,浑沌沌不知电灯为何物,叨着长烟袋锅子冲着电灯泡,想“对个火”。周慕桥画的是百年前的人物,电子声光时代,不会再有人对着收音机纳闷,里面是不是藏着人呢?
滑稽画,人物是主题,画法承传古风,笔法细润、傅色鲜明。“传神写影,都在阿堵中”;“盖写形不难,写心惟难,写之人尤其难。”;“画人物以得其性情为妙”。凡此种种画论,在早期的滑稽画中都能得以体会和应用,这也是我特别喜欢搜集它的缘故,还有一个原因是滑稽画的稀见,至今称得上精品的也仅搜得几十幅。
说来开笑口葫芦,是滑稽画不是漫画。
(图见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