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少见的墨彩瓷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由于墨彩绘瓷器比较少见,历来不被藏家重视,这方面的专著也少。藏界多数人认为墨彩出现比较晚,一见到墨彩绘瓷往往都认为是晚清仍至民国的产品。其实,据清《陶雅》一书,已有“墨彩”一词的明确记载。据现今考证,“墨彩”在明代后已出现。但真正意义的墨彩始于清初。墨彩的主要原料是铜粉、青料和石绿。墨彩是釉上彩,在已烧成的白釉器上,以上述原料墨彩绘画写字,再置入800℃左右的烘炉中烘烤,形成墨彩画和墨字,更近似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倍受藏家青睐。

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笔者在成都开放的二仙庵市场上收集到一只品相绝佳景德镇民窑民国七年(1918)生产的带纽盖四系墨彩绘“花鸟多情”纹小粥罐。该罐高12.6、口径11.8、底径8.8厘米(如图)。罐身和盖的一面墨彩工笔绘“花鸟多情”图,口沿和系把描金已大部脱落,只隐隐可见。罐身另一面墨楷草书“花鸟多情”、“戊午冬月义隆泉作”,盖上另一面墨楷草书“八大山人”。这件墨彩粥罐虽是民窑日用器,产量也不少,但小巧玲珑,墨彩花鸟绘制精细,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虽已经过80多个春秋,且完整如新,没有一丝的损伤,实为难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