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先生是我国京剧界“四大名旦”的翘楚,又是“梅派”创始人,不仅在戏剧界享有盛名,“以至神州僻壤,不知大总统为谁者难以胜计,而三尺之童亦知梅博士其人”(刘海粟语)。在书画艺苑中,更知梅先生兼善丹青。又他平生“作画不下三千张”而无不为藏家所珍。就我经眼他的画迹,无论卷轴,或则册叶、扇头小品,以题材而言,以画梅为最多。这倒并非因为与他的姓氏有关联的缘故,而是与他的品格相关。
谈到梅兰芳先生的丹青艺事,以及研习绘事的师承和交游方面的情况,当以《梅边琐记》的作者许姬传先生,以及曾为《梅兰芳画选》作序的画家刘海粟先生所述堪称权威。因此,品赏他的《瓶梅图》,在此就摭拾上述两前辈的有关记述一起来谈一下,以与同好共赏。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出身京剧世家。他学画的开蒙老师是王梦白,介绍人是陈师曾。一时交往者有齐白石、姚茫父、徐悲鸿、金北楼、罗瘿公、齐如山等等。他习画,志在养气。最早师从王梦白学画,即以画梅入手。又由于他爱好明代丁云鹏所作佛像的工整,亦喜清代金冬心的古拙,所以兼习画佛像、仕女,又师从姚茫父等学画。这便是他最初习画的师承以及交游。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南迁往上海。又结识了画家汤定之、吴湖帆、张大千等,并又拜汤定之为师学画。汤定之是当时画坛上写松、竹、梅的一流高手,而且画梅渊源于家学。其曾祖汤雨生(贻汾)即以善山水、梅花著称。画梅取法金冬心(农)、奚铁生(冈)二家,“韵致疏秀,老笔纷披”。汤定之受曾祖影响,又发挥了自己工书的特长,所作老干虬枝,大气磅礴。因此标格趣味和其曾祖汤雨生又不不相同。他受汤定之的指授和影响后,笔墨益见老练,一度在沪即以卖画自给,是为他画迹流传较多的原因之一。汤定之曾绘《墨松》大横幅赠他,题为“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俦。乙亥(1935年)雨窗,为畹华仁弟补壁,双于道人定之汤涤”。这题字有深意,当时日寇侵华已占领了华北,他离京南迁,留须辍演。题句“万木非其俦”,就是指他的气节。
他的《瓶梅图》,系纸本、设色、立轴(图示)。图中以墨笔线勾作一古陶瓶,写梅出枝笔墨劲健,穿插有序,颇有韵致;复以胭脂点色为花,古艳浓烈,又有浓淡深浅之分,以见阴阳向背,堪得画梅要旨三昧。他画梅花多为疏朗劲枝,猩红数点,而此图则为密枝繁花如星火满树,殆不多见。画左上侧款题“丁丑(1937年)秋月,畹华梅兰芳绘于客次纯轩”,可知此图是他作于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正是他“在敌伪统治下,蓄须明志,拒绝演出”期间的作品之一。因此也就格外值得珍赏了。
品赏此图尚需珍视的是:此图上有文坛名流、著名园艺家苏州周瘦鹃(1895-1968)的一段品题,题曰:
梅郎歌舞惊天下,余事丹青亦可人。
画得寒花兼画骨,独标劲节示群伦。
骏声先生雅属即正
丙戌梅花时节 周瘦鹃 题
这段题辞作于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丙戌)早春,正是周瘦鹃拒绝了上海《申报》馆设计委员的虚衔,归居吴门(苏州)在他的“紫罗兰庵”以种花养鱼,修栽盆景度其隐居生活之际。诗写得通俗明了,在赞赏梅先生舞台艺术、丹青艺事的同时,以“画得寒花兼画骨”来赞扬他在抗战期间所表现出的高风亮节,并称誉他是当时文艺界的楷模。因此,周瘦鹃先生的这段题辞,也为这件《瓶梅图》增添了意味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