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晕、王文治款端砚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绿端砚是古端州出产的绿色石砚,其开坑采石始于宋,是端砚之中较为名贵的一种。宋欧阳修在《庐陵集》中有端溪绿端枕诗的记载。王安石赠友人绿端石砚时赋诗云:“玉堂新样世争传,况是蛮溪绿石镌。”清代学者纪晓岚赞美绿端为“绿琼”,可与“紫玉”相媲美。余在本邑藏友家中有缘见一方绿端砚,因形制奇特,内涵丰富,承传有序为其所动,兹述如下,以此与诸藏友共赏之。

紫檀木天地盖随形绿端砚。砚长36、宽27、厚5厘米。色青绿带土黄,质温润而滑嫩,包浆自然。该砚以石料自然形态镌刻而成,形制古朴大方。砚中部开外方内圆砚堂,中心辟雍形墨池环绕。四周随形保持山峦起伏,沉稳苍雄之貌,拙中见秀,刀法自然,真可谓“千仞峰头开一鉴”。砚面阴刻“天方地圆”4厘米见方篆体大字,画龙点睛。楷书“乾隆丙午岁在立春,弘题。”行草“四度春风,霭如瑞玉,一樽秋月化晴川,天地春色由我写,古今风流任君评”“瑶华道人”篆体方章一枚。隶书“朗日和风,斯世成喻,清文盛德,古人与稽”“王文治”“珍玩”闲章一枚。砚堂之上阴刻“乾隆御玩”椭圆篆体章一枚。之下阴刻“德川仁弟华堂祥光”以及“王氏”“禹卿之印”款识。砚背:浅宽边足,附四圆足,减地平雕“养神”大字。阳刻行书“风月双清,云霞五色,诗书三味,山水八音,”隶书“论道讲德,师儒为表,出经入史,制作之家。”“康熙三年仲秋王翚书”,前后镌刻“王翚之印”“石谷子”名章。

据《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载,王翚(1632—1717)清初画家。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主人,江苏常熟人。所创清绿山水开一代先河,号“虞山派”。后人称他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为清初“四王””。王文治(1730—1802)清文学家、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探花,官翰林侍读,云南临安知府。书法秀逸天成,源出董其昌,兼学张即之,而得力于李邕,善以侧媚取势。与翁方纲、刘墉、梁同书齐名。弘清宗室。字卓亭,号恕斋,一号醉迂,别号瑶华道人,又号一如居士,满洲人,封固山贝子,两次缘事革退,复赏封奉恩将军。能诗,工书,善画。书兼四体,画备诸格。治石印不失元、明人矩。

综上述,该砚始由清康熙三年(1664)清初“四王”之王翚所得,并随之在砚背刻铭留记以表心志。斗转星移,历经三朝,再被王文治珍藏,虽没有入藏年月可考,但也应为王文治名声显赫老年之时。特别值得一提的砚中刻有“乾隆御玩”之印记,想必此砚当时身价早已不菲,一度曾入皇宫大内。以后再度被清宗室弘珍藏。其间历经122年,经石谷、梦楼、瑶华道人三易其主,流传至今。该砚中方、圆图案纹饰,既不是简单的方形、圆形的图案组合,也不是古代“盖天说”“浑天说”所作的解释。正如王石谷在砚铭中“论道讲德出经入史”从而赋予该砚更深的文化内涵。表面是说方、圆,实质上更深层次涉及到规矩。难怪此砚一经问世,便受到皇家宫廷的青睐,皇亲贵胄的赏玩,文人雅士的珍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