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鸳鸯莲花镜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在我集藏的古铜镜中,有一面鸳鸯莲花镜,此镜四方倭角形,边长15厘米,圆钮,宽凸弧边素像,边宽0.6厘米,镜背纹饰采用浅雕线铸的工艺表现方法,在左上方和右下方铸有一对隔钮相对的鸳鸯,其间饰以两朵含苞欲放的莲花,构成一幅鸳鸯莲塘戏水图(见附图)。此镜制作精细,形象分明,鸳鸯羽冠、莲梗叶脉、露珠点点,均清晰可见,线条柔和简洁纹饰突出,略显夸张,对鸟壮硕、莲叶宽大,寓意显明。对鸟纹饰在古铜镜中,起始于盛唐;四方倭角的镜形,又称“亚字镜”,是出现于唐代中晚期、流行于宋代的新镜形;此镜重520克,有厚重感,镜型大气,这些均保有唐镜遗风,而相异于后期宋镜纹饰的纤细柔弱和镜型轻薄的风格,故此镜当是北宋之镜。

宋代是我国婚姻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五代以降,随着门阀制度被摧毁,两晋南北朝以来的门阀婚姻逐渐淡薄、瓦解,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通志》卷二五)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婚姻嫁娶中,不慕著姓、不婚名族,极受世人赞扬。上至皇室婚姻、官宦择婿,下至百姓娶媳、平民嫁女,在婚嫁取舍的价值观念上,有的“欲以进士第一尚主”,或“欲求儒生为主婿,”体现了对文化知识的追求;有的认为“小官门户”为最佳,注重现实,朴实实在;有的以财富为第一取舍标准,“男女婚嫁,必择富民”,关注新人婚后生活的物质保证,但均不重族姓,漠视门第。这种不重门第“重人物”的婚姻观,与隋唐“妙择天下令族”、“主妃、主婿皆取当世勋贵名臣家”的封建等级内婚制迥然不同,大相径庭,,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和人们婚姻价值标准的一大更新。此铜镜既以鸳鸯、莲花为饰,又集中地体现了宋人对婚姻为夫妻恩爱、爱恋洁净不染为要的价值观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