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山东潍坊市旧称“潍县”,民间从事家庭纺织业者甚多,其传统手工纺织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个体作坊遍布广大农村。早期这里的人们用手摇车纺线,用脚踏木机织布,产品俗称“小布”或“丈五弦子”,所需原料皆为当地产棉花,因是土纺土织,故又称“土布”,织出的布多用于农家服饰,余者出售,以补生计,市场给需面相对来说较狭窄。清末至民国初期,业内有识之士,引国外先进技术,对原有纺织设备进行改造,改原始纺织为机械纺织,“多、快、好、省”地织出方便适用的宽幅布,这一改良,大大促进了潍县纺织业的发展,并很快使其成为远近闻名的棉纱、布匹产销集散地。据史料记载,仅坊子区眉村一地(民国时期属潍县),就有新式布机两万余台,专营布匹43万余匹,销售棉纱756件。为了促销产品,保证各自利益,众业主的名牌意识也不断增强,他们随同布匹的行销,印制了许多精美的商标散布,这些商标,一是起到宣传产品的作用,二是在同行中以示区别(与藏界所熟知的烟标、酒标、火花等,具有相同同的功能)。由于当时列强入侵,海禁开放,“洋线”、“洋布”冲击着中国市场,为了不使权利外流,纺织品商标上也出现了这一时期其他特品商标相类同的一些爱国字眼,诸如“提倡国货,换回利权”、“勿空言救国,须购用国货”等等(图1、图2、图3),从中可感受到当时人们为支持民族工业,振兴国民经济的强烈愿望。这类商标,有的图案含意深刻,如图2,九龙山牌号商标,该商标主图描绘岳飞率岳家军,挥舞刀枪,拼力冲杀的场面。岳飞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事迹,早已深入民心,家喻户晓。商标制作者,在与列强的“商战”中,独具慧眼,选其为创作题材,加之商标上醒目印刷的“勿空言救国,须购用国货”的字样,很具说服力,是一种极高明的推销术,它分明是在强调,谁买我的货就等于尽到了一份爱国热心。此幅商标无论是从外观设计,还是内容上看,都应算得上是商标创作中的一幅佳作。再有一种商标也传达出一种信息,如图1,松鹿牌号,此商标在印制“提倡国货,换回利权”字样的同时,还加印了“更换牌号”、“冒充牌号、男盗女娼”的字样,这说明,在当时不光有“外患”,尚有“内忧”存在,“内忧”,乃产品假冒者也。因从此业者众多,受利欲驱动,免不了会有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假冒一些名牌,老字号招摇撞骗。为对此劣行,表示深恶痛绝,受害方不得已才出此下策,以不文明的言语诅咒之。同类商标中,飞马牌商标的防伪性能略高一筹,其4组文字,皆由一人手书印制,比起用印刷体文字,有其难以模拟之处。在印商标名称和出产地的同时,有些业主,还直接把自己的大名印上,如“丰登商标”和“金钱商标”(图4、图5),上面就印有“邢建来制”的字样。这种自报大名的方式,表明业主对自己生产的布匹充满了自信,另外还可告诉消费者,如怕买到假货,可直接上门来交易,这样最保险。此类商标的下方多落有“山东潍县和记印刷局胶版印”字样。这些纺织品商标,集-、经济、历史、科技、文化为一体,是商标家族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值得珍视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