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枚难得的苏维埃铜币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笔者先后于1995年9月和2005年1月,收藏到两枚苏维埃铜币。两币制作虽较粗糙,但它却记载着70多年前红四方面军一段转移的艰难岁月。

其中,上廓为“皖西北苏维埃造”的一枚见图1,直径35毫米,重13克。中间大五角星内套“二十”,左下角为小写“20”。背面环廓自右至左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正中为斧头镰刀图案。另一枚见图2,直径为34毫米,重18克,上半廓环字为“川陕省苏维埃造”,中间一圆内为“500”,圆外偏下两侧为两个实心五角星,底部为“五百文”。背面半环廓自右至左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中间为大五角星内套斧头镰头图形,两侧饰有嘉禾叶穗。下半端两侧为实心五角星,底部为“一九三四年”字样。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人吴光浩、戴克敏先后于1929年、1932年壮烈牺牲等在安徽省西部的六安、霍山一带发动农民起义,开辟了皖西北革命根据地。1930年4月,大别山地区的鄂豫皖边界三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立了中共鄂豫皖特别区委和苏维埃民主政府。翌年5月,又成立了中共中央鄂豫皖中央分局,张国焘任书记。不久,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1932年10月,由于张国焘的错误领导,未能粉碎敌人的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被迫撤出根据地,向大巴山地区的川陕边边界转移。这样,从1931年至1932年,发行量并不大的此类铜币仅在皖西苏区流通不到一年时间即停铸。面值有20文与50文两种。

随后,红四方面军西进入川,在李先念等同志的领导下,开辟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以及陕西的宁强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总指挥部设在四川的通江县域。“川陕省苏维埃造”的铜币便是1933年至1934年设在通江的铸造厂铸造的。面值分别有200文与500文两种。

这两枚铜币的字体朴拙粗犷,风格一致,如出一辙。唯独稍后于“皖西北苏维埃造”的川陕省“500”文铜币,从图案设计到铸造制作均更趋于精细规整。将此两枚铜币珠联一起,其制造年代相衔接、流通地域相毗邻,这就更加准确地见证了当年红军移师西进的革命历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