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展示的是两方明代歙州砚。其中门字长方抄手砚纵22厘米,横12厘米,高4厘米,色深青;素池椭圆砚纵17.8厘米,横11.6厘米,高2.6厘米,色苍黑。两砚初观似无新奇,唯其质地皆温润如玉,抚若嫩肤,呵气生露;置于水,则显纹理重重,如罗之细、绢帛之密;试以墨,则油然无声,若与墨恋,发墨迅速,下汁细腻。据此,可定为歙石中以温润发墨著称之暗细罗纹石品。

据此两砚之制式,可推断系明代作工。明代士大夫砚,可以精(精致)、约(简练)、厚(敦厚)、雅(典雅)四字概括其特征。此两砚无论方圆、作工均臻于完美:砚池砚堂,俩俩纵横对称;直线弧线,条条划一到位;阴阳两面,用刀一丝不苟。其挺秀简约,承接了宋砚之清风秀骨;其体积品相,又显示了明人崇方正浑厚之时尚。这种寓精工于平凡、避俗琐而趋雅淡之作工,恰与暗细罗纹质朴无华之石品特征互为表里。
当今之收藏市场,唐宋歙砚(旁及他砚)越时久远,佳者难觅;清代砚因年数稍近而贵于款识,佳者亦难觅。至某些清宫贡砚,诚如邓之诚先生《骨董琐记》言:“乾隆题款砚,则所谓愈工愈俗者”。比较而言,明砚因好古好铭者相对忽视而尚存一定的搜寻空间。明代处于中国走出中世纪之前夜,其国力衰退而文化开放。作为主流文化载体之一的明代士大夫用砚,大率选料考究、作工精当,积淀了砚史上悠久的技术惯例和多元的文化符号;且多系传世物,至今仍可实用。故依笔者浅见,如遇明砚中质地精良、品相端雅者,无论其有无铭识,皆足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