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代福建德化窑白瓷的花纹装饰技法形式繁多,但模印与贴花相结合的技法较为普遍。刻划花也是当时德化制瓷工艺中较常采用的一种装饰技法,它比单纯的模印或贴花更为生动活泼。这件明代德化窑刻玉兰纹尊见照片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里,列为国家文物珍品,其卓尔不群的刻划技艺被后人所推崇和承认。
刻玉兰纹尊高34厘米,口径10厘米,腹径21厘米。此器唇口、短颈、丰肩,腹部向下收敛,近底微外撇,平底。胎质洁白细腻,釉层较薄,釉色莹润光亮,白中微微闪黄。器壁刻斜垂玉兰一枝,其花含苞欲放,枝叶刻划得非常清晰,纹痕有深有浅,线条圆润流畅,图案布局简练,是德化窑传世品中少见的精品。明清德化窑白瓷刻划技法与耀州相比,自成一体,形成其自身特有的风格。德化窑白瓷的刻划技艺基本上采用直笔竖刻刀法。线条圆润流畅但不犀利,是一种软细条的美,这与德化窑特有的瓷胎

这种柔和美最佳体现就是这件刻玉兰花纹尊。此尊口足相若,在白色微黄的胎体上,尊腹的正面,刻有一株折枝皎洁清丽的玉兰花,仿佛使我们看到,在严寒未退的早春时节,“参差佩玉排空出”的玉兰花绽开在如银似雪的白瓷尊上。也使我们联想到在玉兰树新叶未展的乔柯上,缀满千花万蕊皎洁清丽的玉兰花,形成了“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的场景。这是一种将自然美巧妙地与装饰线条美有机结合合的力作,它使我们看到一种来源于自然的花卉,经过陶工之手刻划在器物上,并使其自然得体地结合,成为一种得体优美的装饰手段,也是一种写实手法的具体应用。刻划瓷这种装饰技艺,是用竹签或篦笔在器物的湿坯体上刻划诸如云纹、云水纹、草叶纹、竹篦纹、牡丹纹、卷草纹、团花及交错莲瓣等各种不同的纹饰。一般多刻划在盘、碗、壶、瓶等稍大型的器物上。由于竹签等利器本身的特点,所刻划的纹饰有明显的斜笔刀痕,然而线条流畅豪放、明快利落。这件刻玉兰纹尊显示了德化陶瓷艺人娴熟而高超的刻划技艺,令人赞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