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不怎么去琉璃厂访书了,这无疑是件很痛苦的事,但也实属无奈。究其原因,当然是工作忙,闲暇时候不多;更主要的还是每次去常常令人失望,买不到什么称心的旧书,渐渐失去了再访的兴致。就说今年4月中旬在琉璃厂举办的古旧书市吧,最初还是不想参加,但经不住书友撺掇,便随众人去了。好在这次并没失望,多少买到了一点旧书,对此已很满足。可见旧书虽难寻,却还并未到绝缘的地步,琉璃厂仍然值得去,而我不去这里访书的偏见倒是应该扔掉了。

至于我自己,在这次书市上,旧书未寻到一册,却购得几本老期刊,这些期刊,不论开本的大小及页码的多少,每册一律售价40元,在别人看来或许都是些平常之物,自己仍觉珍贵,所以愿借此写下它们的刊名并略记几笔,以飨同好。
《云南》第1号,即创刊号,1906年10月15日由云南留日学生在日本创办。其办刊宗旨在本册封底上的《〈云南〉杂志简章》中介绍道:“以开通风气鼓舞国民精神为本旨。”表现了鲜明的-倾向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在辛亥革命前夕是难能可贵的。可惜我得到的这册封面已失,终成憾事。
《小说画报》第12号,包天笑编,1917年12月出版,上海文明书局发行。关于《小说画报》,文学史家评价不低,魏绍昌在《我看鸳鸯蝴蝶派》一书中写道:“《小说画报》用国产有光纸石印,每种小说都配有插图,图文并重,而且不收文言小说,不收翻译小说,这些在‘五四’之前的刊物中,均属创举。”《小说画报》共出版22期,我虽仅得其一,也堪称幸事。
《春柳》第二期,1919年1月1日出版,李涛痕主编。这是提倡戏剧改良的一种刊物,但某些文章也具有史料价值,如本期中春柳旧主李涛痕的《春柳社之过去谭》、王梦菊的《谭鑫培史料》等,都提供了不少内幕,非常人所能道,值得收藏。
《幻洲》第1卷3、9两期,为64开毛边本。这是创造社后期的出版物,封面设计叶灵凤,内有插图多幅。老实讲,买它们,至少有一部分理由是为了那诱人的装帧。该刊还有一个特点,即薄薄的一册小书却分作上下两部,上部名“象牙之塔”,叶灵凤编,多发表创作;下部为“十字街头”,潘汉年编,以刊登杂感和时评为主。如今若想寻得一册,恐怕也已不易。
《文学杂志》第1卷2、3两期。《文学杂志》是朱光潜先生主编的在现代文坛有相当影响的一套大型文学刊物,1937年5月创刊,直到1948年11月终刊,其间还经历了停刊而又复刊,总共出版22期。多年来,我多方搜求这套杂志,大体已齐,只欠这1卷的2、3两期。巧的是,本次书市这两期全买到了,而且书品很好,殊出意料。世间有些事也实在不可捉摸,比如,为什么这两册期刊落到了我的手里而不是他人?为什么偏偏正是缺少的那两期而不是别的?如果勉强解释的话,就不能不归之于“缘分”二字了。
拎着购得的书刊从书市归来已近傍晚,坐在台灯下,拂去书刊上的尘土,再抚平折页,然后沏上一杯茶,点燃一支烟,优哉游哉地翻阅了起来,这晚我睡得很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