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们或许已经难以全面了解74年前“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当年在白山黑水之间、冰天雪地之中是如何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山东老解放区的《东北抗日联军14年奋斗简史》即是反映这方面内容的珍贵史料。
该书1946年8月由胶东新华书店初版,32开,81页,无定价,封面为当

该书通过当年直接参加东北抗联人士的回顾、周保忠答《东北日报》记者提问,以及当年日伪报刊中对抗联的种种报道与描述等不同角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我党领导下的抗联队伍从诞生、发展、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过程。特别是第一篇文章从“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群众由自发地组织反日运动到抗联第一至十一军组建、变迁、活动区域、领导者更替,以及1937年全面抗战后由杨靖宇担任总司令的第一路军,周保忠担任总指挥的第二路军以及李兆麟担任总指挥的第三路军组建过过程、辉煌历史及最终结果等都使人有一个清晰、详尽的了解。
杨靖宇(1905-1940),东北抗日联军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等职。他率领的队伍在日本关东军和伪军优势兵力三重包围、残酷封锁下,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今靖宇县)弹尽粮绝,壮烈牺牲。敌人在他的肚子里没有发现颗粒粮食,只有草根、树皮而已——此情此景甚至使参与尸体解剖的日本医生们也在暗地里敬佩不已。
李兆麟(1908-1946),即张寿笺,1931年加入中共,任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时曾经与战士们一齐挨过50多天的饥饿,只得靠野菜、枯草充饥……
周保忠(1902-1964),1927年加入中共,他与抗联战士们在敌人对老百姓实行“并屯”政策后,只得退据深山,没有粮食,只得宰杀与自己朝夕共处的马匹,马肉吃光了,最后连马皮都吃了;因为衣不遮体,难以抵御零下40多度的严寒,许多人冻掉了手指和足趾。
还有无数抗联志士的英名应当千古永垂、彪炳青史:赵尚志、赵一曼、夏云杰、李葆满、邓铁梅、朴其松、冷云、李老三……
今年3月与江苏徐州胡存珠先生谈起抗战胜利纪念日之事,他说,曾在网上发表过一个观点:抗日战争的起始日期应当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而不应囿于传统的八年抗战之说——此观点得到不少网友认可、赞同。笔者以为,胡先生此一说事关重大历史阶段划界问题,虽不敢贸然认同但至少反映出东北抗日联军14年艰苦卓绝、英勇奋斗的历史并未随时代变迁而被国人淡化和遗忘。
(2005年10月12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