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莒县东莞镇大沈刘庄一汉代墓葬中出土一组汉画像石,共21石,28幅画像,其中第24幅画像实属罕见,此画像高87厘米,宽37厘朱,雕刻为浅浮雕,极为精致。该画像石的画像分上下两格。上格画面,一妇人端坐正中,头发向上飘散,妇人背后两条豹尾卷竖两边,左边4个不规则的尖状物,似羽毛状。下格画面,中间一男一女拥抱亲吻,左边一女在推亲吻之女,上边一下垂物,似帷帐状。
通过专家分析,上格画面中的妇人是西王母。西王母有不死药,羿曾求得此药,嫦娥窃服后飘然奔月。在《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中,则演变成了年约三十,风姿绰约的美妇人,住昆仑山上,所居之地有瑶池,故又称“瑶池金母”。还载西王母赠武帝以仙桃。此形象则成了王母娘娘的固定状貌。赠仙桃一事,亦开王母娘娘蟠桃会之先声。蟠桃会,即王母娘娘每年三月三举办的寿宴盛会,诸仙和各路神官前来为王母娘娘祝寿,届时取数千年一热,食之不老的仙桃以奉来宾,蟠桃会乃仙界一大盛事。
《汉武故事》中载:王母见汉武帝,先有青鸟集于殿前,然后王母在二青鸟的陪侍下到来。这三个鸟,传说是西王母的使者,其职责乃为西王母取食、送信。在《神异经》中还为之塑造了一个东王公,作为西王母的配偶。常与一个玉女作投壶的游戏玉女:东王公的丫环使女。
《神异经》还记载:昆仑山上有大鸟,名叫希有,红嘴,目黄如金。面朝南,张开右翼可以覆盖西王母所在的西方之域,张开左翼可以覆盖东王公所在的东海之地。其背即有一万九千里。一年一度西王母都经希有之翼与东王公相会。
根据以上记载,我们可可以看出,画像石上格的画面应是西王母经大鸟希有之翼前往东海东岸的太帝宫与东王宫相会的途中。画面左边4个不规则的尖状物,应是大鸟希有背部的羽毛被风吹起的形状。
由上格画面,我们便知下格的画面,那就是西王母经希有之翼来到了东王公的住处。从下格画面上边的下垂物看,应是帷帐。说明东王公与西王母夫妻两人已进入内室。在夫妻二人久别重逢正想拥抱亲热之时,发现东王公的丫环玉女在场,顿时不好意思起来,就在这时玉女看透其心思,随助一臂之力,将西王母推进东王公的怀抱,二人激动不已,亲吻起来。表现得既浪漫,又幽默。充分体现她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此画像石画的创作者,构思奇特,想像丰富,具有罕见的艺术想像力。画面简朴生动,对人物性格及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这对异地分居的夫妻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创作者不自觉地以拟人的手法,使神话转向人间现实,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男女青年对婚姻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东王公、西王母这类题材的内容,在各地出土的汉画像石的画像中极为普遍。此亲吻图像自1985年出土以来,引起了许多考古专家及学者的极大兴趣。将此亲吻图的拓片放在展厅内展示很是夺目,不知吸引了多少观众对它的流连。20年来对此画像的解释有多种,有关专家对它的解释大体是这样的:上格画面是西王母端坐。下格画面是一男一女在亲吻,并且有第三者在场,说明接吻这种礼节从汉代就有。但对上格画面左边4个不规则尖状物从没什么解释;对下格画面中谁与谁在亲吻,在什么情况下这么亲热,第三者是谁也没什么解释。笔者查阅了很多关于礼节和风俗的资料,没有发现亲吻这种礼节和风俗,我想这可能只是人的生理自然现象,是一种感情动作,不是什么礼仪或风俗。
此画像石画像的创作者,采用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运用了丰富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它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现实美好生活的向往。该画像石画像的发现是了解当时思想和艺术的宝贵资料。
(2006年4月5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