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911—1949)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最为晦暗的时期,其特点是一直处在低谷中挣扎,直到消亡。同样,景德镇瓷仍是民国瓷的主流,大体可分为仿古瓷和日常生活用瓷两大类。仿古瓷数量多、范围广,不仅仿制历代名窑瓷器,还见民国后期仿民国前期器物。总体仿制工艺水平不高,其胎釉表现出浓郁的现代瓷风格。日常生活用瓷更是胎骨粗松,脱釉严重,青花晕暗泛蓝(俗称“洋蓝”),所题诗文格调不高。
民国瓷虽精品不多,难以与明、清瓷相比,但仍有可圈可点之处和精细之作。如陶瓷生产的公司企业化
比个体进步;洪宪瓷真品精品、官府贵胄订烧的仿古陈设瓷、各种各样的瓷塑珍品以及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为代表的彩绘名家所绘制的彩绘瓷等等,在当时就成为达官贵人争购的抢手货。这在民国瓷业沉闷黑暗的夜空中,无疑像为数不多闪耀的明星。长期以来,民国瓷难登古玩业的大雅之堂,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统整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却已成为收藏热点,1990年仅50元一对的民国瓷大碗,如今已涨到千元左右;1999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对高28厘米的民国粉彩人物花卉图瓶居然拍至24万元;民国瓷精品价位在10万元之上已不罕见。同时,民国瓷也存在大量赝品,因为民国老艺人曾经创造了民国瓷,如今他们尚健在,对仿制加以指导,几可乱真,收藏者仍需小心为上。民国初袁世凯在任临时大总统及称帝时订烧了数批专用瓷,世称“洪宪瓷”。据文献资料分析,款识题“洪宪年制”和“洪宪御制”的基本是仿品;题“居仁堂”款的有真有伪;题“陶务务监督郭葆昌谨制”的基本是真品。“居仁堂”是中南海殿名,1912~1916年袁世凯称帝前为总统府,其用瓷题有“居仁堂”三字篆书款和“居仁堂制”四字方形篆书款,一般认为这是1916年生产的真洪宪瓷,因为这些作品带有明显的晚清瓷的痕迹,其题材为康、雍、乾三朝常见的山水、花鸟、亭台楼阁等纹饰和寓意国泰民安、三纲五常的人物图。1916年后,制瓷名匠刘希任制品上也题“居仁堂制”四字款,其质量不逊于真洪宪瓷。仿洪宪瓷的特征为:胎白釉净,无橘皮纹,彩色明艳丰满,人物脸部有阴阳块面,花卉用没骨法画就,器物成对,画面左右对称,这些虽为托古所仿,仍为当时的上乘之作。
闽北私人收藏的民国“居仁堂制”款红釉梅纹瓶见图,当系真品洪宪瓷。该瓶高18.5厘米、口径4厘米、足径4.6厘米。浅-、长弧颈、至腹中折肩、下敛收于底足。整器外壁施淡雅浅红的红釉,见橘皮纹,并绘有一株褐色枝干、白色花朵的梅花树,画工精细传神,瓶内壁和底足内施滋润的青白釉,外底足中心见题有朱红色“居仁堂制”四字方形篆书款,实为民国时期洪宪瓷中之上品,殊为珍贵。
(2006年3月22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