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带钩便是人们身上的束腰工具,如同现代人皮带上的鼻舌环。由于古代穿衣有等级制度的约束,因而带钩便有了等级色彩。到了明代,统治者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衣衫的配饰,也就披上了浓厚的等级色彩。例如,皇帝、皇后、皇妃、亲王、亲王世子、郡王长子革带佩玉,皇太子革带佩金;文武官员中,一品革带佩玉,二品、三品、四品革带佩金,五品、六品、七品革带佩银,八品、九品革带佩乌角。也就是说,到了九品芝麻官,只好佩用水牛犄角制作成的带钩。明制等级森然,僭越者斩。作为内府的太监,由于明初地位的卑微,只能用铸铁制作的带钩。这种带钩沉甸甸的,乌黑锃亮,没有任何纹饰可言,倒像是奴婢的象征。
到了明英宗以后,太监的势力开始膨胀,并干预朝政。到了宪宗、武宗,太监不仅干政,而且操纵朝政。他们在朝廷里呼朋引类,结党营私,内外勾结,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左右政局,史称阉党。在正德年间,太监刘谨得势,他屡兴大狱,聚敛横财,统领东厂、西厂,“缉事人四出,道路恐惧。”此时,太监们不仅地位显赫,锦衣玉食,在带钩上,也增加了新花样。带钩的用材上,没有变化,但在带钩的装饰上,则有明显的区别。
在明初洪武年间,明太祖大封功臣,颁布铁券制度。即在铁瓦上镌刻金字,以记其功;制作两套,一套颁赐功臣个人,一套藏内府存档。此时太监的带钩,仿照铁券制度,在铸铁上镌刻金线画龙、风、鹤、鹊诸纹饰,以示级别和身份。其中以龙为上。如图。此带钩呈三环形,长9厘米,环高4.5厘米,精铁铸,重70余克。环中镌刻蟒龙,错金填之。由此可知,敢于用龙饰的佩带,必是握有大权的重量级人物,也可能就是刘谨之物。刘谨,兴平人,武宗得幸;此人一人之下,亿万人之上,戏称称九千岁。在太监人群中,他是“八虎”之首,在公侯勋戚面前,他唯我独尊,“每私谒,相率跪拜”。因此,佩带此物定是刘谨式的人物。
今天,这件错金龙纹带钩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数百年前,它是阴森、恐怖的象征;它象征着明后期的特务统治。了解明代带钩的来龙去脉,我们在明墓考古断代中,便可以推测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2006年3月15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