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林庙又称百灵庙,系达尔罕贝勒庙的转音,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2年)。百灵庙占地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古朴雄伟,由5座大殿、9顶佛塔和36处藏式结构院落组成。各处殿塔雕梁画栋、廊柱林立,墙壁上彩绘着佛经故事,造型生动,构图细腻。清康熙皇帝曾御赐“广福寺”牌匾,悬挂于大
佛殿正门上方。据记载,庙内香火最盛时喇嘛达1200入之众。百灵庙城周围共有9个隘口,俗称“九龙口”。出西门不远处至今仍留存有清代军营遗址,是康熙皇帝1694年率军亲征噶尔丹叛军路经此地的驻跸之所。百灵庙自建成以来,一直是内蒙古北部*、经济、宗教活动中心,是达尔罕草原的商贸集散地,有“草原码头”之称,也是漠南途径漠北、新疆等地的交通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七七事变”前,这里曾先后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百灵庙武装抗日暴动和百灵庙战役。1936年2月21日,驻扎在达尔罕贝勒旗百灵庙的蒙政会保安队千余名官兵,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共西蒙工委书记乌兰夫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武装暴动,打响了蒙古族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1936年10月,日伪军向绥远发动进攻,绥远省主席傅作义率领所属部队进行抵抗,经过反复争夺,全歼了日伪军,收复了百灵庙,取得了毙敌300余人,俘敌300余人,伤敌600余人的辉煌战果,史称“百灵庙大捷”(也称“百灵庙战役”)。此役粉碎了日伪军侵占绥远的企图,进一步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1937年3月15日,傅作义将军在归绥主持召开了绥远各界界隆重纪念百灵庙战役抗日阵亡军民追悼大会,各地各界参加者约3万余人。毛泽东派南汉宸携其亲笔贺信及绣有“为国御侮”的锦旗表示慰问,称绥远抗战为“全国抗战之先声”。
大会结束时,晋绥军总指挥部特制作了一枚“绥远抗战阵亡军民追悼大会”纪念章(如图),赠给前来参加追悼大会的各地各界人士。该纪念章为铜质,上方有挂链供佩带,正面刻绘有规模宏大的百灵庙古建筑群和蒙古包,背景为逶迤起伏的群山和含苞怒放的梅花,象征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容日寇践踏,将梅花敬献给绥远抗战的英雄烈士。右上部镌“百林庙”地名,顶部有“纪念”二字,下半环外圈镌“民国二十五年绥远抗战阵亡军民追悼大会纪念”楷书,十分庄重醒目。背面铸有“晋绥剿匪军总指挥部制”铭文和纪念章编号。需要说明的是,纪念大会是于1937年召开的,而纪念章是为了纪念1936年绥远抗战阵亡军民。
(2006年10月4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