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朋友处见到一面图案极特别的汉代铜镜见图一、二,其直径12.5厘米,厚0.7厘米,红绿锈,品相极佳,山东坑口。图案为四条鱼纹交叉而成,只有鱼身而无鱼尾,鱼头向外,嘴尖部
每侧有两道胡须,应为鲤鱼,鱼眼呈乳钉状,鱼鳍从鱼鳃部向外呈放射状排列,鱼鳞呈括号状向镜钮整齐排列,每条鱼三行,四鱼中心是镜钮和柿蒂纹,四鱼外部空隙处衬有四只凤鸟;图案简洁流畅,外围宽缘无纹,其形制为典型的东汉铜镜。鱼是中国民间较祥瑞的一种动物,铜镜上的鱼纹在金元时期较为普遍,但在早期的铜镜坐眺发现它的踪影。铜镜鉴定专家孔祥星先生见到此镜后曾赞叹到:汉代铜镜多以龙虎、凤鸟、四神等为图案,其以鱼为图当是首见,堪称孤品。
笔者为了对此铜镜有一个更进一步的了解,查阅了大量的典籍资料,发现先人对鱼的偏好由来已久。农民辛苦劳作,希望丰衣足食,因“鱼”与“余”同音,常以鱼借喻生活富足有余。在吉祥图中,常见一个小孩骑在一条鱼背上,或者抱着一条大鲤鱼,寓意“富贵有余”。也有画两条活蹦乱跳的鱼,或画双鱼与磬相连,称“双鱼吉庆”,将鱼与莲在一起,称“连年有余”。又因鲤鱼的“鲤”与“利”同音,鲤鱼图就称为“吉利有余”。后文有鲤鱼跳龙门一说,更给鱼带来了吉祥的人文色彩。
rder=0鱼的纹饰,早在新石器时代半坡文化的彩陶盆上就出现了,到了商代早期,鱼的形象不仅出现在青铜器上,而且还做成了鱼形青铜器,如1988年陕西宝鸡茹家庄出土的西周鱼形尊,堪称国宝。春秋战国时期墓葬出土的各式铜鱼,比比皆是。到了汉代以后,出现在器物上的鱼纹图案更加丰富,常见的有铜洗、汉砖等等,并多配上吉祥文字,有“富贵昌,宜侯王”、“君宜子孙”、“大吉祥”等等。最近,潍坊出土几块东汉熹平三年的墓砖,其中一块上面带有鱼形图案,鱼上有“大吉”两字见图三,其鱼的上半部与铜镜上鱼的大小、鱼眼、鱼身、鱼鳃、鱼鳍几乎完全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间接地印证了铜镜的年代。综上所述,鱼纹出现在铜镜上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手拿此镜,感怀颇深,先人对图案及线条的运用如此巧妙,让你在欣赏它的同时更激发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它的发现不仅给我们增加了一件珍贵文物,而且填补了铜镜图案的一个空白。
(2006年9月6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