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世纪出土的第一支汉文简牍 新释 ——再与胡平生先生商榷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文物报》2001年2月7日第7版发表了我写的《〈20世纪出土的第一支汉文简牍〉献疑》,对胡平生先生发表于《文物天地》2000年第5期的这篇文章提出了质疑。近来,胡先生对我的质疑给予了答复(见《中国文物报》2001年4月11日第7版)。另一方面,《献疑》发表时,由于对这枚木简的内容尚未通解,故尔我一直处在求索之中。迄今所得结论,与胡文及其答疑文章大有径庭,特略陈管见如后。

“青”是“青麦”(青稞)的简称

我在写作《献疑》时,仅指出该简中的“青”不是青草,但对“青”字究何所指,未敢妄断。《献疑》发表后,承蒙学术界师友赐教,从而获知,“青麦”可以简称作“青”。敦煌文献S.5822号为《杨庆界寅年地子历》,其开头是“青麦四驮半九斗,小麦四十驮二斗”,后面则用“青”代替青麦,用“小”代替小麦。用“青”代替青麦者见于第5行王光俊、第6行董元忠二人名字下。“驮”是吐蕃的一种量制单位,一蕃驮等于二十蕃斗(姜伯勤先生《突地考》,《敦煌学辑刊》总第5期第15页)。又从其单用地支“寅”纪年可知,《地子历》是吐蕃占领敦煌时期(786—848年)的纳租账。如果说《地子历》是在先用“青麦”和“小麦”做过限定后再简称作“青”和“小”的,那么,P.2162背《吐蕃寅年左三将纳丑年突田历》就是全部直截用“青”和“小”加以指代了。其中出现“青”34例,“小”39例,“麦”7例,“烂麦”1例。杨际平先生(《敦煌吐鲁番出土经济文书研究》第383页)和姜伯勤先生(《突地考》)一致认为这件文书中的“青”即“青麦”,“小”即“小麦”,杨际平先生还指出“青”就是“青稞麦”。我们还注意到,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藏有一件出自唐代西州(今吐鲁番)的地亩文书残片,日本著名敦煌学家池田田温先生对之做了研究,指出:“第9行云‘张君君欠青稞税六亩’,而第12行末有‘已上青,七十二亩’一句,‘七十二亩’4字朱书。‘已上青’的‘青’即青稞……”(《出土文献研究》第4辑第69页)。在唐代,青麦不仅是敦煌、吐鲁番,而且也是和田地区的农作物之一种(见陈国灿先生《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第507页);敦煌陷蕃(786年)后不久,于阗也落入吐蕃手中,同样经历了一个吐蕃占领时期。因此,那里青麦自然也可简称作“青”。更由于出自丹丹乌里克的这枚木简上的“青”已被紧随其后的容量词“一硕一斗伍升”所限定,所以,“青”是“青麦”的简称,当无疑义。还要指出,由于当年英人翟林奈编目时不慎,误将此简及另外一些和田出土文书混入敦煌文献,此简居然也获得了一个“敦煌文献”S.5891的编号。10余年前,周绍良、沙知、宁可、宋家钰、张弓、荣新江、郝春文诸先生在编辑《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时,未予剔除,且定名为“纳青麦历(木简)”(第9册第194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此册为宋家钰先生主编)。这说明此简中的“青”指“青麦”,早在一批敦煌学家眼中达成共识,只是胡文不察罢了! 唐代青草、干草的计量与换算关系

由于胡先生的答疑不仅仍然坚持该简中的“青”是指青草,而且根据他曾用“筐”计量铡碎了的牲口饲草的亲身经历,断然“认为在简文中使用石、斗、升这样一些容积单位表示‘青’的计量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就有必要将唐代的真实情况加以说明,以正视听。

首先,唐代青草仍用“束”作计量单位。唐人称青草为“青刍”,且被后世沿用。杜甫《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诗有“为君酤酒满眼酤,与奴白饭马青刍”句(中华书局排印本《全唐诗》第2308页);宋·范成大《华严寺》诗有“我本紫芝曲,误落青刍栈”句;清·金农《送贺十五德舆之辰州》诗有“此去悲老马,谁与秣青刍”句。可知,用“青刍”称青草历时甚久,其意义与《诗·小雅·白驹》中的“生刍”无别。“青刍”也以“束”论多少。杜甫《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诗有“束比青刍色,圆齐玉著头”句(《全唐诗》第2426页)。薤即头。上句意谓,一束束头像青草一样鲜嫩。五代贯休《书陈处士屋壁二首》诗有“青刍生阶除,撷之束成束”句(《全唐诗》第9318页)。“束成束”也就是捆成捆。如果说上面这些材料均出自诗人之口,有文学化之嫌,那么再让我们看一下真实的生活记录。释文本《吐鲁番出土文书》第10册第292—293页为《唐大历三年(768年)僧法英佃莱园契》,内云:“(前略)园内起三月囗囗送多少菜,至十五日已后并生菜供壹拾束。(中略)囗囗葱内所种芥,寺家取壹佰束(后略)。”同书第301页《唐孙玄参租菜园契》内云:“(前略)5.(行号,下同)拾束与寺家。秋菜一畦从南6.入孙,一分与寺家。收秋与介(芥)壹佰束(后略)”。我在《献疑》中已举证,《诗经》、居延汉简均用“束”表示青草和青菜,唐代这种表达方式难道不是其孑遗吗?

其次,唐代干草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大唐六典》卷十九“司农寺”云:“其诸州藁秸应输京都者,阅而纳之。”可知,唐代行政法典以“藁秸”称干草。又称“厩刍”,见《新唐书》卷126《韩休传》:“(玄宗时)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亦称“禾草”,见释文本《吐鲁番出土文书》第10册第250页。也称“茭”或“秋茭”,见释文本《吐鲁番出土文书》第9册第116—117页。又称“茭草”,见《太白阴经》卷五“人粮马料篇”。“刍”、“茭”、“藁”及“刍藁”这些字、词,我们不是在秦汉时代的材料,包括居延汉简和睡虎地秦简中已经多次遇到过吗?事实表明,历史并未中断,只是干草的名称发生了某些变异而已。从唐人这些对干草的称谓中,我们能体味到的依然是秦汉乃至先秦时代的遗韵。

那么,唐代干草如何计量呢?概而言之,曰“束”曰“围”,二者又可换算成“斤”,与秦汉时代用“束”和“石”(表重量)无本质区别。用“束”表示者,我在《献疑》中已举出不少吐鲁番出土资料,这里不赘。用“围”表示者,除见于《太白阴经》卷五“人粮马料篇”外,亦有出土资料为证。敦煌文献P.2862背和P.2626背《唐天宝时期应见在帐》有:“13.郡草场14.合同前载月日见在草总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七围。”至于“束”、“围”与“斤”三者间的换算关系,唐代文献亦有记载。唐人元稹曾上奏弹劾剑南东川节度使严励非法科敛百姓。其中有云:“严励又于管内诸州元和二年(807年)两税钱外,加配百姓草,共四十一万四千八百六十七束,每束重一十一斤。”(中华书局影印《全唐文》第6612页)。“束”与“斤”的换算关系,目前仅此一见。我怀疑法定数额应为每束10斤,因严励苛敛百姓而加征1斤。元稹在《弹奏山南西道两税外草状》中又说:“山南西道管内州府,每年两税外,配率供驿禾草共四万六千四百七十七围,每围重二十斤”。(《全唐文》第6615页)。如果我推测每束禾草应重10斤不误的话,则1围相当于2束。

这些便是唐代青草、干草的计量及其换算关系的真实情况。至于我们所讨论的这枚木简中的“石、斗、升”,是否像“筐”一样“理所当然”地用来计量铡碎了的饲草,以及历史与现实中是否会有这样的用例,相信读者自会鉴别,无须我再饶舌。

“20世纪出土的第一支汉文简牍”新释

胡文所谓“20世纪出土的第一支汉文简牍”,实即斯坦因于1900年12月在丹丹乌里克发现的、编为“D.V.5”号(=S.5891)的汉文木简(图二)。但其确切内容如何?为便于讨论,再将胡平生先生的释文录如下,正面:“囗囊思囗纳青壹硕(石)壹斗伍升了,六年九月二十五日官检怀弥惟(?)”;背面:“青一石一斗五升,阿闭娑,青一石一斗惟(?)”。

写作《献疑》以来,我一直在求索这枚木简内容的性质及其相关问题,但颇多困惑。近读业师张广达先生和荣新江先生合写的《八世纪下半至九世纪初的于阗》一文(《唐研究》第3卷第339—361页),深受启迪,终于豁然开悟,对木简内容获得了较为明晰而准确的认识,现申述如后,并再次质疑于胡平生先生。

(一)关于思略其人。胡文所释的“思囗”实际应为“思略”。据张、荣统计,思略又名斯略,在此前的12件汉文和于阗文文书中已出现过多次,现知其活动年代在公元777到788年间,身份曾是杰谢百姓、城主和“萨波”(类似将军,《唐研究》第3卷第351页“思略年表”)。而胡文却说:“‘思’下一字有点像‘嗨’,不能确定。”失矣。此字笔划稍欠清晰,但其大致轮廓仍可看出是“略”字。再者,此简编号为D.V.5号,而同遗址所出D.V.6号(=S.5864)就是思略于大历十六年(781年)所写的牒文。只要稍加比对,就可确认其名字。胡文却未做这样的工作,令人倍觉遗憾。

(二)关于史怀珍其人。胡文所释的“怀弥”二字实际应为“怀珍”。“珍”字俗写作“”,胡文不辨,误释作“弥”。此人名字亦出现于同一地区所出Hedin(代表斯文赫定编号)24号汉语—于阗语双语文书上(《唐研究》第3卷图版一及第340页释文)。因“”字残半,故张、荣十分审慎,作“史怀囗”处理。细审图版,Hedin24号文书上的“”字右半虽残,但左半草书斜玉旁与D.V.5号之“”字偏旁写法相近。由此可知,木简上的怀珍便是Hedin24号文书上的史怀珍。此人名字目前仅此二见。

(三)关于富惟谨其人。胡文在木简正、背两面的“惟”字后加了问号,表示不确定,且云:“末一‘惟’字,不明确切意义,依文书体例推测,应是核收校验之意。”又失矣。此二“惟”字均是“富惟谨”其人名字的省略,是负责官员署名,而非“核收校验之意”。富惟谨名字已出现于Hedin15、16、19、24和Dumaquc、D双语文书上多处。在Hedin15、16和Dumaquc、D四文书中,其共同署名是“判官富惟谨”(《于阗史丛考》第84页、《西域文明》第215—218页);在Hedin24号文书上则署为“判官、简王府长史富惟[谨]”。长史为上佐,是长官之副贰,判案时为“通判官”,故富氏自称“判官”。又因八世纪下半叶时于阗王朝奉唐正朔,属于唐朝管辖范围,所以实行唐朝行判之制,也就完全正常。

(四)关于“官检”二字。释文不误,但理解却误。胡文说:“‘官’下的‘检’字不知应从上读抑或从下读,从上读则为职官名,从下读当为人名。”今按,“检”即“检案”之省略。释文本《吐鲁番出土文书》第7册第506页是一件唐景龙年间西州高昌县处分田亩案卷,其开端存二大字“检,晏”,即由名字简称为“晏”的人进行了“检案”。而“检案”即“检覆前案”,亦即审核已成之案卷,是唐代实行勾检制的必要程序。唐代履行勾检责任的是各级官府的勾检官。其职掌则《唐律疏议》卷五名例律“同职犯公坐”条疏议曰:“检者,谓发辰检稽失,诸司录事之类。勾者,署名勾讫,录事参军之类。”前谓检查是否违反办事程限,后谓检查是否违反有关规定。史怀珍在Hedin24号文书上是“典”,而在D.V.5号木简上担负着勾检之责。在同简上的富惟谨则是“判官”,即长史、别驾之类(详下)。考虑到此,推测史怀珍在为木简署名时的职位是录事参军或他官摄(代理)录事参军;或者仍是胥吏,但却担负勾检之责(关于无品胥吏也可担任勾官,请参王永兴先生《唐勾检制研究》第34页)。

(五)关于所谓“了”字。此一拉长了的“了”形符号,不在简文正文之内,而在“升六年”三字之右侧。而“勾检符号”画在所勾内容之右侧,正是唐代财务文书勾检的重要特征之一(《唐勾检制研究》第208、211—212页)。因此,它并非“了”字,而是勾检官史怀珍审核无误后所画的“勾检符号”。胡文不明唐代勾检制度,误释作“了”,且阑入正文,大失矣。此种勾检符号亦见于其它文书,如麻扎塔格遗址所出《唐贞元六年(790年)神山馆馆子王仵郎抄》,详参陈国灿先生《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第507页及第61—62页,释文本《吐鲁番出土文书》第2册第121、122、124、131、136、240—266页等多处,此处不赘。

(六)关于所谓“囊”字。木简上部已残,“思”上有文字及残存字划,胡文释作“囊”,且解释说:“‘囊’字中部已残,‘思’下一字有点像‘嗨’,不能确定。这个名字(按,胡文是将‘囊思囗’当作一个人名看待的)使人想起西汉绥和元年立为乌珠留若单于的囊知牙斯。(《汉书·匈奴传》)简文的意思也大体可以明白,简文说,囊思囗缴纳青壹石壹斗伍升,已经了结,六年九月廿五日,由官员怀弥核收。”失之远矣。细审图版,“思”上残存二字,当为“日辰”,其上更有另一字残痕。 Hedin24号文书末署:“贞元十四年闰四月四日辰时……”。这组文书除记明年月日外,又记时辰,是其特点。“辰”时相当于今之上午7—9时。故而我推测,木简“思”字以上之内容应为“年月日辰”(“时”字略写),是记录思略交纳青麦时间的,时在公元8世纪之末(详下)。因此,它并非“囊”字,更与西汉匈奴单于囊知牙斯相距800年,毫无关涉!

(七)关于富惟谨在木简上的地位。我们注意到,木简正背两面二“惟”字均写于木简下部右侧,且字体略小,这正是唐代通判官署名的习惯性特征之一(参《唐研究》第3卷第343页)。在Hedin24号文书上,“富”字较大,“谨”字已残,而“惟”字同样较小,所反映的依然是唐代判官署名特征。因此,木简上二“惟”字仍是判官富惟谨署名,其身份与地位未变——还是长史之类的副贰之职。

(八)关于史怀珍和富惟谨署名不具姓氏。简中此二人只有名字(富惟谨这里只省作“惟”)而不具姓,也是唐代判案署名特征之一。《朝野佥载》卷四载:“高阳、博野两县竞地陈牒,[权]龙襄乃判曰:‘两县竞地,非州不裁。既是两县,于理无妨。付司,权龙襄示。’典曰:‘比来长官判事,皆不著姓。’……”长官判案署名不具姓在敦煌吐鲁番文献中其例甚夥,不备举。至于唐代官员署名仅写一字,例证极多,请参《唐勾检制研究》第115、170—172页,《唐代前期西北军事研究》第344页注释①。

(九)关于木简背面内容。根据我们所见多例敦煌吐鲁番“帐(同账)历”文书,如前引《地子历》和《突田历》,“阿闭娑”应是当地一个胡人名字,“阿闭娑青一石一斗”是一项内容,意即阿闭娑缴纳了青麦一石一斗,不能断开;其上面的“青一石一斗五升”是另一人所缴青麦,前面应有人名。但此人名字已失,故当在“青”上施以缺文符号囗。

至此,我们对这枚木简的内容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概括如下:某年某月某日之辰时,思略缴纳青麦一硕一斗五升。勾检官史怀珍于六年九月廿五日进行勾检,审核无误,于是署名并画上了“了”形勾检符号。判官富惟谨署名认可。背面是另两笔同一性质的账目,富惟谨也署名认可。其内容属于“帐历”,故应定名为《唐思略等纳青麦历(木简)》。

那么,此简年代又如何呢?如前所述,现知思略活动年代在公元777—788年间;而富惟谨以“判官”身份署名的文书多在公元798、801和802等年份(《唐研究》第3卷第349页)。此二人名字又同时出现于D.V.5号木简上。而勾检官史怀珍既出现于这枚木简上,又与富惟谨同时出现于Hedin24号文书上。综合这些因素,我推测木简上史怀珍所署“六年九月廿五日”,或为贞元六年(790年),或者更晚;而胡文所比定的唐大历六年(771年)可能性较小。不过,这仅是推测,能否成立,仍有待证实。

根据以上所考,现将简文重新释读并标点如下,正面:“[年月]日辰,思略纳青一硕一斗伍升。六年九月廿五日官检,怀珍(勾)。惟。”背面:“囗青一石一斗五升,阿闭娑青一石一斗。惟。”全简残存40个字和1个符号。

最后,我在对这枚木简内容进行考释的过程中,胡文所附摹本使我受益良多,这是要特别声谢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