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盘,从文义上看,“攒”是移动之意,对盘而言应是“能移动之盘”。《说文解字》曰:“攒,聚也。”所以,攒盘是以分割成数件的盘相攒组合为一个整体,是由多个盛装物品的盘子组合起来的礼器。先为大盘,后民间次以小盘,渐次而组合在一起,始成攒盘。
此种组套

攒盘这种工艺,成型较难,由于每组分别有几十块组成,需有极其严格的设计,并准确地把握各部分的尺寸,才能使烧成的个体组合严密、不留缝隙。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的“清乾隆粉彩攒盘”,高2.3厘米,通体由内外两层共9块组合而成,里心一块,外围8块,称为“九子攒盘”。整器为圆形。第一层为主盘八方形,第二层为副盘如意肩形。器壁浅坦,口沿外折,唇边,盘面平整。足为随形线平足。主盘纹饰为紫红色压花和山、水、树,副盘盘唇绘红彩几何菱形花纹纹,每块里心分别彩绘白地菊花、绿地月季花、黄地牡丹花、酱褐色地金彩描花卉、兰地绘有荷花和缠枝花纹饰、粉地兰草花、蓝地球状形及五彩花绘等纹样。外壁白釉,绘红、黑染状彩。器形规整,厚薄均匀;釉面细润,柔和,富有层次感。盘底施釉,无款,胎釉结合较密。这件攒盘整体纹饰连贯流畅,用笔匀净,起落有致,内外两层纹饰相互呼应,俗中藏雅。
(2007年3月7日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