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气节,是中国知识分子优良的传统精神。
什么是气节?
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这种磅礴天地的精神。
也就是《礼记》上所提出的“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的这种择善固执的精神。
中国知识分子凭着这种精神,在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尽了他所应尽,所能尽的责任。
文天祥在《正气歌》里这样地歌颂着: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锥,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
这一连串的史实告诉我们:在我们的历史上,有许多先贤用头颅、热血、齿、舌,在是与非、黑与白、真理与狂妄、正义与罪恶、善良与暴戾之间,筑起一座崇高的界碑!
这界碑指引着历史走向进步的一边!
气节,是个人修养的最高一级,也是最后的考验。
许多人在平时,尽管修身修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地步;尽管如何标榜“为圣人立言,为天地立心”的大志;尽管如何养性、敦品、慎行、守信……,但是一遇到“富贵”就瘫痪了;只好闭起眼,昧着良心去升官发财了。
许多人在平时都是英雄、志士,谈道理口若悬河,爱国爱民,一片菩萨心肠,但到了“威武”面前,低头了,屈膝了,不惜出卖朋友,出卖人民以求个人的苟安;再不然做一个缩头乌龟“闭门读书”去了。
叛国事敌的汉奸和那些卖身投靠的政客们,不都是些“修养有素”的一时俊杰吗?到了是非黑白的斗争最尖锐的时候,到了生死存亡的决定关头,他们变了,他们抖着双手,厚着面皮,装着猫哭耗子的慈悲,向盛满血污的盆里去分一杯羹了,汪精卫就是这类“英雄”们的典型代表。
他们也是知识分子,但,却是知识分子里的败类……
利欲熏心的曾国藩,替这些败类留下一条格言:“大丈夫能屈能伸”。是的,见利忘义,屈伸自如,正是这类士大夫们讲究修心养性的成就!
气节,有几种不同性质的说法:
诸葛亮对昏庸的阿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巳”,这是被称为气节的。然而这种气节只是为了某一个人,为了某一个家族而巳,可说是一种“奴才主义”的气节。在今天,应该坚决地否定它!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也被称为气节;这种气节只是孤芳自赏,超人傲世,卖弄自已的清高,可说是一种“个人主义”的气节。在今天,我们没有必要来宣扬它!
只有那种“舍已为人”、“舍生取义”、为万民、为真理与正义的气节,才是值得我们宣扬和继承的。这种例子在古今中外太多了。——象《正气歌》里面所歌颂的先贤们,象辛亥革命时慷慨就义的烈士们,象为科学真理而牺牲的哥伯尼、伽利略、白鲁纳;为“不自由毋宁死”而上断头台的罗曼夫人……,我们试螟目想想,一部社会斗争史有多少这类可歌可泣的光辉例子!
在灾难降临的时候,他们不妥协,不退缩、不苟免、不更其守!固执着真理去接受历史的考验!
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学取的。
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已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之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惶失措,以致于“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
这种精神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它需要培养!然而这培养又不是“修心养性”,用主观的“毅力”、“决心”之类来驾驭自己的行为所能办到。因为气节并不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性上。
人总不免有个人的生活欲望、生存欲望。情感是倾向欲望的,当财色炫耀在你的面前,刑刀架在你颈上,这时你的情感会变得脆弱无比,这时只有高度的理性,才能承担得起考验的重担。
欧洲文艺复兴的前夕,罗马教皇把伽利略召到“宗教异端裁判所”严刑审讯,要伽利略承认“哥伯尼的地动说是错误的。地球是如《圣经》所说,不动的”。然而伽利略忍受了刑笞和终身监禁,却始终坚持地说:“地球还动着呵!”
伽利略的倔强,并不由于他的性格使然。在他被审讯的时候,巳是一位六十多岁、心意平和、气力微弱的老头儿了。他那坚强而执拗的意志,完全产生在高度理性的基础上的。
是什么高度的理性呢?
——那就是对世界、对人生的一种正确、坚定而深彻的认识。不让自己的行为违悖自己这种认识,而且能坚持到最后,这就是值得崇尚的,一种真正伟大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