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涅水石刻出土于1957年,这批窖藏石刻从北魏永平(510年)历经东魏、北齐、隋、唐、至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六个朝代。主要有“石塔、”“单体造像”和“造像碑”三种形式,总计2000余件。
从这批造像题材内容来看,有佛教中幻想的各种人物雕像,如至高无上的佛,端庄秀美的菩萨,刚毅勇猛的天王力士以及飘带飞扬的飞天等等,有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因缘故事画;还有反映古代音乐、舞蹈、建筑、装饰图案的雕刻和民间生活中的一些场面。从造像风格以及雕刻技术上来看,总体上继承了我国古代雕刻的优良传统技法。同时,从一些细部雕刻手法上又具有十分浓厚的地方风格,这是由南涅水石刻造像的显著特点之一。这批石刻造像的雕刻反映了北魏文成帝复兴佛法之后,佛教信仰在民间的流传情况和造像之风在民间蔓延盛况;造像的内容不同,雕刻技法的不同和表现手法的变化,又说明这批造像时间上的持续和内容上的广泛性。
这批石刻造像塔采用单块石雕刻,堆垒成形的做法,是继北朝“凿山石璧,开窑造像”之后在民间兴起的佛教雕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从石刻造像雕刻的画面构图、表现技法来看,明显地可以看出有技术娴熟的官式手法和民间地方艺术手法两种形式,有的雕刻构图正规,技术娴熟,人物表情生动自然,耐人寻味;有的构图琐碎,技法粗糙。南涅水石刻不同于云岗、龙门等石刻,它是以小巧玲珑闻名于世的。简练刚毅有力的刀法,夸张地刻画了刻画了刻画了刻画了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佛和菩萨的形象塑造得神韵英俊,或和和睦睦,或凶猛威武,令人望而生畏,它是历经东魏、北齐、隋、唐至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六六个朝代的佛教艺术中一支美丽的奇葩。
2006.12.22第七版